阳气不足惹的祸!

时间:2021-8-8 21:31:25   作者:中国香灸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香灸集团有限公司   阅读:6952   评论:0
内容摘要: 什么是“冬病”,为什么要“夏治”?结论:原来都是阳气不足惹的祸! 穿越心之原野,探寻健康密码。邱天道泥灸三联组合与您快乐相约,一起探索未知,共同踏上寻找幸福的旅程。新的时代,谨愿您与您的挚爱亲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遇见红灸,体验更传奇。邱说:红灸三宝,口碑的亮点;小...
    什么是“冬病”,为什么要“夏治”?结论:原来都是阳气不足惹的祸!

    穿越心之原野,探寻健康密码。邱天道泥灸三联组合与您快乐相约,一起探索未知,共同踏上寻找幸福的旅程。新的时代,谨愿您与您的挚爱亲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遇见红灸,体验更传奇。邱说:红灸三宝,口碑的亮点;小宇宙“高铁”(膏贴组合),传承的力量。颈三贴,体验比想象更精彩!实话实说:“红灸三宝”简单独特高效独占鳌头,脊柱33椎背部调理和阿是穴(病灶处区域)使用疑难杂症出现的当下症候使用后立竿见影,还能预防冬病以及未知疾病堪称一绝。

    2021年初伏第一天是7月11日,农历六月初二,星期日。伏前预热灸已经开始了,大家一定三伏天泥灸一下,当下症候立竿见影,还可预防冬病以及未知疾病的发生。

    三伏天使用三伏泥灸,也就是在三伏天时进行泥灸背部调理和病灶处使用泥灸的调理疾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调理方法。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灸、药物内服等,近年来各地大多使用三伏泥灸(小周天泥灸直击病灶用于多种疑难杂症?大周天红灸脊柱33椎每次两盒背部调理预防冬病)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利用“三伏天”的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 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传统冬病夏治的一种调理方式。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足的时候,也是身体排除寒湿伏邪的好时机,此时做三伏灸可达到三阳相加,可调理好或减轻冬季因寒湿引起的各种疾病。

    大家都在问,2021年入伏时间怎么有两个啊?正确的回答是,2021年入伏时间只有一个,但有两个中伏。 入伏时间不固定,但是入伏时间每年只有一个,按照“夏至三庚数头伏”进行初伏的确立,但是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2021年会有两个中伏。

    2021年初伏第一天是7月11日,农历六月初二,星期日。“初伏”也称“头伏”或“入伏”,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总共十天。这才是真正暑天的开始。一般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1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入伏是什么意思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入伏的依据。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天的气候气温分析

    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了。

    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什么是三伏泥灸养生调理

    “一伏”是指伏潜在肌表的病邪被排出的时节

    “二伏”是指潜伏在肌脉的病邪被排出的时节

    “三伏”是指人体内脏里的病邪被出排的时节

    趁着三伏天使用三伏泥灸调理身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天使用三伏泥灸就等于别人跑步赶路,而你开车赶路,动力不同,效果自然天然之别。“祛动”寒气的能力更强,更能将冬病夏治的理论贯彻到底,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伏前必灸穴位区域:伏前补阳最为重要,它还可以为我们接下来的“三伏泥灸”打通经络,探探路子,当当侦察兵……伏前可以泥灸大椎穴区域,命门穴、肾俞穴区域,华佗夹脊穴区域,神阙穴、气海穴、关元学区域,上腕穴、中脘穴、下脘穴区域,足三里穴区域、,涌泉穴区域等穴位区域。

    冬病即在冬天发作的疾病,一般讲阴邪为病都容易在冬天发病,痰湿、湿邪、饮邪、水饮、湿气、痰浊都属于阴邪,冬病的另一层意思是寒证,即气血虚,属于阳虚的寒性体质,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说法。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肩周炎,颈椎病,冻疮等。

    【<夏病及预防>】

    主要疾病有:肩周炎、夏天热伤风、预防肠道传染病等。小周天泥灸对症施灸立竿见影,也可以用脊柱33椎灸吧后背做几次效果非常好!

    冬病夏治或夏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三伏泥灸穴位区域热敷,现代研究发现,泥灸热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泥灸里的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炎热的夏季,皮肤毛孔是开合的,邱天道泥灸三联组合的效果会更容易由皮肤作用在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体内,所以夏季调理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内外兼修,平衡养生效果。

    一、“冬病”多为虚寒性体质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

    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

    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袜子才觉得舒服。

    二、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但若是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消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等,然后整日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祛,又添新寒。

    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

    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

    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寒凝;

    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四肢不温、手脚发麻等症状。

    所以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三、那如何在夏日祛除积寒?

    方法很简单,就是“内用温热”、“外散风寒”。

    1

    “内用温热”服用偏温热的饮食

    夏季要多吃温热饮食,让身体适当出汗,有助于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老年人、孕产妇、脾胃虚寒者更应少吃或不吃寒凉食物。

    夏天那么热,身体本能的想要通过吃冷饮来“去暑”,但欲望不等于理智,夏天吃冷饮其实是很伤身体的。

    中国古代的中医很早地观察到了饮用冷饮的问题。认为夏天的阳气都跑体外去了,体内的阳气相对来说就减少了。

    尤其是脾阳就会比平时虚。此时,如果吃冷饮,本来脾胃就比较寒凉,再人为地降低内部的温度,会导致身体调控的紊乱。

    这种紊乱,首先就是消化系统的紊乱,在过低的温度下,吃多了冷饮就会损伤脾阳,如果人体本身脾阳不足的话,再吃冷饮,就会腹泻,流涎等脾阳虚的症状。此时,非常容易引起外邪的入侵。

    寒伤脾,常见的表现是舌苔白腻,轻则腹痛、腹泻,重则恶心呕吐。

    再仔细想想,我们把0℃的水倒进37℃的胃里,可小便却是热的,人体的温度是37℃,是谁把0℃的冰水转化成37℃的尿液呢?

    是脾胃!脾胃吸收了冰冷食物以后受不了,没有能力再运作了,就从肾里面调出元气转化成热能来给它加热成37℃,最后肾气就不足了。

    2

    “外散风寒”发汗排除体内寒邪

    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

    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

    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藩篱,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

    所以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毒。

    四、冬病夏治应对良策

    以上说的,似乎与冬病夏治无关,其实不然,告诉您寒邪出入之机理,您才会有长久应对之策略。下面说得再具体些:

    1

    感觉肚子凉,脾胃虚

    如果感觉肚子凉,夏天也爱吃热的,又怕风怕冷的人,那就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很有效。

    2

    后背发凉,怕风

    如果感觉后背发凉,怕风,那就先在后背刮刮痧,若能方便再用艾叶水泡脚,然后喝一碗发汗的生姜红枣汤,或者是胡椒白萝卜汤,寒气是很容易排出的。

    排出身体的寒气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因为虚寒是一种体质,是胎里带来的,如果我们按照先天的生长惯性而不去改变它,那它就会像一株本来倾斜的树苗,继续往偏曲的方向生长。

    所谓“治未病之病”,就是要从先天体质入手,纠正阴阳之偏。“损有余而补不足”,才是治未病之本。

    3

    夏季泡脚,祛湿排寒

    在夏季泡脚,更可以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寒之气。采用扶阳泡更可以事半功倍。


阳气不足惹的祸!


    邱天道泥灸“三联组合”新零售渠道就是整合两者,是s to b,to c,既了解了邱天道泥灸代理商,又链接了邱天道泥灸终端用户,而且利用社群沉淀流量,通过朋友圈做影响,最后成交,而且流量成本是所有渠道最低的!邱说:体验比想象更传奇!中国泥灸集团邱天道泥灸制造有限公司欢迎您!招商热线:0373-5808096 13137315921 18710000098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为什么要夏病夏治和冬病夏治?
相关评论

图库精选

关于我们 - 邱天道研究员简介 - 联系我们 - 红灸三宝 - 管理登陆 - 饿命灸 - 体质灸 - 中国香灸 - 云健康医疗养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