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三讲:五花八门的香料谱写了一段传奇

时间:2018-11-28 16:10:10   作者:中国香灸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香灸集团有限公司   阅读:8484   评论:0
内容摘要:【第三讲开篇语:香料中的霸主•风靡世界的十三香】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三讲:五花八门的香料谱写了一段传奇



    【<第三讲开篇语:香料中的霸主风靡世界的十三香>】一件事做到极致,便成了神。中华调料之神有一个男人,现在很多人可能不认识,但我们的妈妈们肯定认识!那些年的包子、饺子、烙饼、炒菜、炖肉···哪一样离得了他?从小在厨房里,听到老妈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去,把十三香拿来,王守义十三香。喏,就是他,别说你不认识。都知道,宅男女神,老干妈。宅女男神,王致和。你们封神的时候,有没有把王守义老爷子,放在眼里?这个靠100元创业起家的老人,在小小的调味品领域一做就是几十年,硬是把一毛钱一包的调料,做成了年产值7个亿的企业。像老干妈一样,王守义从不借银行一分钱,坚持不上市不融资。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不论是引进设备还是扩大厂区,完全靠自有的资金。即便每包调料只有8分钱微利,年利润竟能达到3个亿。早在上世纪50年代,王守义就从祖父手里,继承了十三香的秘方,而彼时祖父是兴隆堂的继承人。始于北宋都城开封的兴隆堂,历史悠久,专营草药、香料。创始人也是官宦之家,善烹饪,后来辞官在开封开药铺,取名兴隆堂。公元1101年兴隆堂推出一种秘制调料,因性能独特名扬京城,很快便被收入御膳,专供宫廷享用,一般百姓连味都闻不到。清末战乱,王家人颠沛流离,好在秘方带出宫被保存下来,年幼的王守义这才有可能,从祖父那里继承秘方。转眼1959年大灾荒,很多地方颗粒无收,树皮、野菜,甚至观音土,都被人们拿来充饥。王守义一家同样如此,孩子饿得前胸贴后背,嗷嗷直哭,情急之下的王守义想起了祖传秘方。在家无异于等死,不如出去闯闯试试,在原配方的基础上,他不断挖掘中国传统调味理论,将配方更加完善改进,并开始沿街叫卖。那个年代没什么像样的交通工具,走路全靠一双脚,王守义北到石家庄,,南到驻马店,硬生生一步步走了下来。为了取得信誉,他在每一包出售的十三香上,都盖上了十三香的印鉴,盖了印章就有了字号,不满意包退包换,信誉因此慢慢建立起来。虽说本小利薄,但老百姓都非常喜欢这种调料,况且不满意可以随时退换,逢年过节大家都会多买些。到了1969年那个特殊时期,无人敢经商做买卖,王守义无奈也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售卖。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在儿子王银良的多次劝说下,父子俩办起了家庭小作坊,从100元开始创业起家,成立了十三香调味品厂。每天凌晨4点披着星光,王守义拉着他那辆破车子,准时来到市场,一天叫卖下来,回到家嗓子一句话说不出来,只能比划着手势和家人交流。寒来暑往,到了冬至这天,他本想着冬至大家都吃饺子,调料必然好卖些,顾不上天寒地冻的他,天还未亮就拉起几个孩子出摊。可谁知从早到晚叫卖了一天,只卖出了一块钱,儿子冻得哆嗦站不稳,掐着手里的一块钱,抬头看看三个儿子,王守义一言未发,晚上却心疼得合不上眼。第二天照旧,看着熟睡的孩子,擦干泪把孩子们叫醒,继续到市场摆摊。每到年节,市场上摊贩们都回家过节,唯独王守义一家准时出现,一年365天从未间断。长年累月下来,不仅是口味鲜美的调料,赢得人们的口碑,人们更习惯了这种叫卖声,进而对他产生了绝对的信任感,周边村子的人宁愿多走几里路,也非要来他这买。名声越传越广,买得人越来越多,王守义适时扩大了规模,添置了机械和人手,销量瞬间翻了百倍不止。企业做得越来越大,王守义却坚持三餐粗茶淡饭,永远脚蹬一双老布鞋,拄一根手杖,穿着朴素得放到人堆里,压根看不出是身家上亿的老板。常年风里来雨里去不停歇,严重损坏了他的身体,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拄着手杖,步履蹒跚地,每天到厂区看孩子们。在他心里,每一个员工都是他的孩子,他经常嘴里念叨着:进了十三香的门,都是一家人。前几十年他受了各种苦,他不希望孩子们再遭一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亲自到市场上为员工采购新鲜蔬菜,时令水果。职工到餐厅就餐,老人颤颤巍巍地为每个员工发筷子,遇到员工加班,反复叮嘱炊事员,一定要员工吃上热菜热饭。夏天,老人就亲自给生产一线的员工送去清凉解渴的绿豆茶,冬天给员工发棉鞋、手套。用他自己的话说:公司的发展是每一位员工用心血和汗水拼搏出来的,挣的钱不往员工身上花往哪花?一定要让员工吃好、穿好、休息好,绝不能亏了咱工人。去世的前几月,老人已经忍不住咳血,但还是不放心地挨着,餐厅、厂区、车间转,生怕照顾不到哪个员工。2003年,做了一辈子十三香的王守义,带着不舍离开人世。庆幸的是,他去世后,老人一直坚持的慈善事业,始终没有停止,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各种自然灾害捐款超2亿。王守义修的十三香路,而厂里的很多员工,也跟着他一干就是几十年,从小伙子干到不惑之年,他们依稀记得初到厂里的场景,微驼背的王守义用河南话说:进了十三香的门,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人说:富不过三代,作为孙子的王太白,每天都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王守义的孙子:王太白留学回国的他,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爷爷传下来的手艺,不能毁在我手里。日本寿司之神也好,中华调料之神也罢,匠人之神,在于匠人之心。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中国缺的不是大而全,而是匠心、坚持、专注。中国调料界,要说能火过老干妈的,那一定是老字号王守义十三香了。像是包子饺子调料炸鸡精炖肉料胡椒粉孜然粉等等,都成功的占据了你生活中的调料五味。如果说老干妈是下饭神器,那王守义十三香绝对能称得上是老字号调料界的扛把子。王守义从祖父手中得到的这张秘方正是当年名扬开封的调料秘方。外挂人生开始了,王守义在这张秘方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中国传统调味品之理论,并加以实践、研究,根据特定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容纳中国传统调味和医疗保健为一体的食疗观念,将配方完善改进,终于研究出一味后来火遍大江南北的调料,并取名王守义十三香。这十三香说是十三香,其实它的配料并不是真的只有十三味,而是由花椒、胡椒、丁香、草果、大茴、桂皮、木香、砂仁、白芷、良姜等二十多种经受月华雨露之纯天然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成,可谓是大自然的浓缩,纯天然的精华。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三讲:五花八门的香料谱写了一段传奇 


    【<第一节教大家四款十三香的配方比例>】提起十三香,喜欢烹调美食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但要说起别有风味的十三香叫卖小唱,如今已没有多少人记得了(下一节专门讲)。十三香产品听老人讲,制作十三香时原料必须充分晒干或烘干,粉碎过筛,而且越细越好。每种原料应该单独粉碎,分别存放,最好将其装在无毒无异味的食用塑料袋内,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儿。使用时并非用量越多越好,一定要适量,因为桂皮、丁香、茴香、生姜以及胡椒等料,它们虽然属于天然调味品,但如果用量过度,同样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和诱变性,所以使用时应以宁少勿多为宜。配方一:八角、肉桂各100克,小茴香300克,花椒110克,砂仁、干姜各60克,肉豆蔻50克,草豆蔻、陈皮、丁香、高良姜各40克,山柰、木香各30克。配方二:八角160克,花椒200克,白芷100克,山柰、肉桂各80克,肉豆蔻、砂仁、丁香各40克,小茴香、陈皮各60克,木香、高良姜各20克,干姜120克。配方三:八角200克,肉桂100克,小茴香120克,干姜、山柰、肉豆蔻各80克,砂仁70克,草果60克,木香、高良姜各50克,陈皮、丁香各40克,花椒30克。配方四:八角350克,花椒、小茴香各100克,肉桂90克,丁香、砂仁各80克,高良姜50克,木香、肉豆蔻各40克,草豆蔻、陈皮、山柰各20克,干姜10克。五香粉和十三香虽然属于天然香料,但在使用时也要把握好用量。因为像其中的桂皮、丁香、小茴香、胡椒粉等,既属于香料,同时也是中草药物,所以在使用时应遵从宁少勿多的原则。在具体的烹饪运用中,五香粉和十三香常用于对原料的腌渍处理,也可与食盐混合作蘸料用,还可用于面点馅心、馅料的调制等。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十三香又称十全香就是指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叩、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关于十三香的配比,一般应为:花椒、大茴香各5份,桂皮、三奈、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分开使用也可,如茴香气味浓烈,用于制作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气增加鲜味,使肉质细嫩;熏肉、煮肠用肉桂,可使肉、肠香味浓郁,久食不腻;氽汤用陈皮和木香,可使气味淡雅而清香;做鱼用三奈和生姜,即能解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相宜,香气横溢;熏制鸡、鸭、鹅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独特,嚼时鲜香盈口,满室芬芳。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三讲:五花八门的香料谱写了一段传奇 


    【<第二节十三香叫卖小唱享誉大江南北>】提起十三香,喜欢烹调美食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但要说起别有风味的十三香叫卖小唱,如今已没有多少人记得了。唐山滦南县的十三香小唱融合了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的曲调元素,唱词多由叫卖者即景生成,随口哼唱。原本单调乏味的小本生意,便在这种独特的叫卖方式中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其中,那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唱腔,幽默随意的唱词,正是脱胎于滦南县的十三香叫卖小唱。这本是一种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唱腔靠口口相传,唱词即景生成。随着十三香生产进入工业化、品牌化时代,这种衍生于街头摊点的独特民间艺术便渐行渐远了。年过六旬、撤摊已近20年的李凤林老人,对其叫卖生涯中的所有唱词进行了重新整理,并将精彩部分编辑成册。他说,这毕竟是他多年来的艺术结晶。其实,这本原汁原味的民间唱词,不只是李凤林老人的个人财富。叫卖十三香,卖的不仅仅是调料,也包括为吸引顾客而自编的叫卖小唱。一个出色的十三香摊主,必然同时是一位出色的民间艺人。许多顾客光顾小摊,更多的是为了欣赏摊主的演唱。这一包,包得精,各位师傅你听清:我家住在河北唐山滦南县,地震没死来卖十三香。曾记得,七六年七月二十八,凌晨三点多蓝光闪,大地立刻裂断层……各方援助全都到,解放军英勇打先锋,抢险救灾大开展,搭救乡亲脱险情,唐山人民有志气,军民团结建新城。这是李凤林当年摆摊时曾经采用的一个唱段。当时,大地震刚刚过去不久,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唐山的变化,这个唱段绝对为他讨得了好彩头。李凤林是滦南县薛家帐子村农民,从小就常听乡邻叫卖十三香。唐山大地震后,为谋生计,也加入了叫卖十三香的队伍。没用几年,他即走遍了东北的大小城市,1983年后又开辟了唐山和石家庄市场。李凤林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而且是半路出家。为了把十三香声艺唱得更为出彩,他下了一番苦工夫。别人卖十三香多是即兴哼唱,而李凤林却有个唱本。白天看到什么新鲜事,晚上回来就赶紧编成唱词写进小本里,先自己唱顺溜了再拿出去公演。李凤林卖十三香还有一绝:嘴上唱了一段又一段,半天也不会有重词,手里却忙着配料、包包,干活干净利落。看的人都觉得眼花缭乱了,卖的人仍然游刃有余。他卖到哪儿,哪儿就会围满了人,生意的红火自不必说,光是这人气就令同行羡慕不已。为此,李凤林很快称雄十三香市场,还获得了叫卖王的美誉。此外,也许人们还记得,多年前小品演员巩汉林曾操着一口纯正的唐山话,扮演过一个叫卖十三香的小贩。其中,那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唱腔,幽默随意的唱词,正是脱胎于唐山市滦南县的十三香叫卖小唱。这里我选了巩汉林版十三香叫卖小唱!唱词是这样的:小小的纸四四方方,东汉蔡伦造出纸张,若问纸张有何用,各位听我说端详,记者用它写稿件,作家用它来编文章,工程师用它画图纸,医生用它开药方,纸张落在我的手,张张包的都是十三香。上好花椒和大料,陈皮肉桂加良姜,丁香木香亲哥俩,同胞姐妹是大小茴香。买回家中把菜做,鸡鸭鱼肉都喷喷香。夏天热,冬天凉,冬夏离不了这十三香。亲朋好友来聚会,扎上围裙就下厨房。煎炒烹炸味道美,人人夸你手艺强。可赛王母蟠桃宴,胜过老君的灵丹香。鹿鸣春请你作报告,御膳酒楼也请你赏光。刘敬贤厨师登门拜访,才知你用的我的十三香。


☯️我再来一个版本,这个配料小唱我觉得把香料的精髓唱出来。这个香料小唱是这样的:小小的纸方又方,东汉蔡伦造纸张,尧舜和禹开帝业,三皇治世立祖疆,皇帝驾前龙书案,圣旨一到定安邦,纸儿虽小用处大,各行各业用纸张。南方用它包绸缎,北方用它包裹糖,百货商店来包货,医生用它开处方,记者用它写稿件,作家用它写文章。改革开放政策好,党的号召写上方。纸儿落到我的手,大材小用来包十三香。花椒好,花椒香,花椒的味道特别长,熬鱼炖肉少不了,煎炒烹炸属它强,凡是做菜它调味,没有花椒味不香,要问花椒产何地,河南开封是家乡。广大料、八角尖,产在广西八角山。八角山上多样宝,唯有大料味道鲜。要问大料有何用,炖鱼炖肉它最鲜。红肉肘子,做坛肉,没有大料味不鲜。干姜老,老干姜,干姜越老越味长。人要老了经验广,姜要老了味越长。拌鲜菜,煮鲜汤,放点干姜味更香,干姜还能治大病,浑身发冷喝姜汤,要问干姜产何地,山东莱芜是家乡。陈皮好,好陈皮,它是江南的蜜柑橘,吃了橘子肉,扒了橘子皮,洗净风干成了陈皮。宽胸开胃能治病,健胃消食最出奇。肉桂好,肉桂香,肉桂炖肉最相当。炖肉放点肉桂面,肉皮发红亮又光,尝一口滋味它可口,香而不腻味喷香,肉桂它是产何地,广西桂林是家乡。茴香好,茴香香,大小茴香分两桩,大茴香生来八个角;小茴香生来像麦芒。茴香味道它最好,茴香馅饺子最鲜靓,家里要做豆腐菜,放点茴香最相当。要问茴香产何地,全国各地产茴香。香白芷,白芷香,解腥去膻最相当。羊眼泡,牛口条,羊心羊肺羊肚汤,搁上一点香白芷,它的味道特别香。止痛祛风治大病,一味多用是特长,要问白芷产何地,山西陕西是家乡。草寇好,人人夸,能熏鸡来又烤鸭,北京的烤鸭用草寇,德州的扒鸡它当家,做汤顺气味道好,人人吃了人人夸,你说草寇长何地,广东广西安了家。山奈好,山奈香,山奈炖鱼最适当。骨酥刺软味更美,喝口鱼汤更鲜靓,家常调味少不了,少了山奈不相当,要说山奈出何地,云南高山美名扬。木香好,好木香,木香顺气属它强。木须肉,木须汤,汤肉离不开广木香。木香不但香味好,调和百味有特长,木香产在两广地,飘洋过海到他乡,味道传到世界各地,名扬四海知名芳。十大调料调了个好,十大调料配了个全,要想味道它更美,还有三宝往里添,三种宝,不寻常,沙仁、肉蔻、小丁香。十三香叫卖小唱版本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这些口口相传、土得掉渣却独具艺术魅力的唱词,便在这种独特的叫卖方式中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王守义十三香已是享誉海内外、妇孺皆知的调味品,同时也是驻马店,甚至是河南省的标志性品牌。20113月,王守义商标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龙头产品。也许人们还记得,多年前小品演员巩汉林曾操着一口纯正的唐山话,扮演过一个叫卖十三香的小贩。其中,那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唱腔,幽默随意的唱词,正是脱胎于十三香叫卖小唱。我查阅了资料,王守义老人祖上因精医术、明药性,在开封府寺后街开了一家名为兴隆堂的药铺,专营草药、香料。后来,在兴隆堂一代代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独有的秘传药方和药膳配方。得益于中华五千年饮食文化中药膳同源的历史沉积,这些药膳配方不仅在药用上价值非凡,在食疗上也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就这样,依靠着祖上代代相传的药膳秘方,现如今在市场上倍受欢迎的王守义十三香最终在王守义老人的改良下诞生了。他容纳中国传统调味之观念,结合中华烹调之精华,针对秘方调料的调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各种中药材香料的特点、药性和食疗作用,把配料分成了主香、辅香、导香、定香几种类型,在原有配方的基础上,适当调配,边试用边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才逐步成熟。王守义老人的改良为现代化高品质王守义十三香调味料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现代化生产流程,王守义十三香为确保产品品质在选料、配料、生产、储存等多个环节形成了特有的生产工艺,由此而发展成为备受消费者欢迎的中华老字号调味品品牌。所谓传承,就是不忘历史,发扬历史;所谓创新,就是立足当下,创造性经营。王守义十三香,既有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又在创新性经营上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一手抓传承保障纯正口味,一手抓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王守义十三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中华老字号发展之路,这也是其能长盛于市场的独家秘籍。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三讲:五花八门的香料谱写了一段传奇 


    【<第三节香料买卖主在古代就是商业大咖>】随着新香料和佛教、印度文化传入中国,宗教和香料一拍即合,焚香和香料习俗随之而来。当时,大量檀香经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佛教鼎盛的唐代社会,这些香料被唐人用于雕刻佛像,建造寺院之楼阁、佛塔,制作装佛像的圣盒、僧徒所持之锡杖等佛教圣物,还是寺院僧人、百姓礼佛常烧之香。沉香因其饱含树脂,质地坚硬沉重,放进水里即会沉底得名。在当时很多西方人的心目中,中国是有名的沉香来源地,其实不然,唐朝人使用的沉香大部分都是从林邑(今越南中部)进口而来。沉香在焚香和熏香中盛行,因唐人与印度人一样,认为沉香的烟对于治疗糜烂和创伤具有疗效。唐朝皇帝以沉香建造亭台楼阁,唐玄宗在皇宫内建沉香亭,想召李白前来饮酒作诗,可惜李白已醉,未能前往。如果说海上丝绸之路西端的皇室贵胄们最喜好丝绸的话,那么在海丝的东端,唐朝贵族士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便是香料。唐人好斗香,中宗时有一种高雅的聚会,大臣们在会上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只有韦温所挟香膏,经常夺魁。宁王李宪非常注重口气清新,好口中含香,每次与宾客议论时,口中必含沉香和麝香,方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想必他们在参加各种社交场合前,必先以香汤沐浴,誓要给众人留下香气迷人的印象,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香水,只能靠外来香料做辅助。至今人们仍在用的胡椒无疑是大家最熟知的外来香料。汉文史料中最早记载胡椒的是西晋司马彪撰写的《续汉书》,当时都以为胡椒产于印度、波斯或南海诸国。据考胡椒属植物最初生长在缅甸和阿萨姆,先传入了印度、印度支那以及印度尼西亚,然后,又由印度传入波斯,再由波斯舶从波斯与檀香木和药材等一起转运到中世纪的亚洲各地。唐时,海外贸易初盛,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由海路输入中国的胡椒量不大,但因其受唐贵族重视,价值昂贵,给贸易商波斯人和阿拉伯商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胡椒的财富地位也很显赫,举一个例子,公元777年,唐朝巨贪元载被赐死后,官府在籍没他家资产时,不是搜出满屋钞票,而是搜出500两钟乳和800石胡椒。800石大约相当于64吨,得用3个集装箱来装,搁现在就是一卖作料的商业大咖,在唐朝就是财富的象征。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从13世纪开始,胡椒在香料输入中所占的比重增大。马可·波罗曾在其游记中写道:杭州每天消费的胡椒达每担为二百三十磅的四十四担之多。在元代中国最大的贸易港泉州,胡椒输入量令马可·波罗惊讶:如果有一艘要出售给基督教诸国而装载着胡椒的船只进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话,那么将有相当于百倍的船来到泉州。虽然这种描述似有夸大之嫌,但胡椒比重之增加是毋庸置疑的。在唐代,胡椒主要用作珍贵药物,只在胡盘肉食中用作调料。宋代也是如此,胡椒依旧是珍品。明朝中后期珍品胡椒逐渐变成常物,被平常百姓广泛使用,这其中,与郑和下西洋有很大关系。郑和下西洋导致胡椒大量涌入,为处理胡椒过剩,明朝政府以胡椒、苏木等香料折支俸禄,以俸禄的形式分配给文武官吏,一方面维持香料贸易的高额利润,转嫁了国家财政危机,另一方面胡椒流入了更广泛的人群中,价格大幅下降。洪武(1368-1398年)末年每百斤值银20两的胡椒到宣德(1426-1435年)年间仅值银5两。粗略估计,1516世纪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收购的胡椒年达5万包(约250万斤),等于17世纪上半期胡椒从东方输入欧洲的总数。正因为如此,郑和下西洋在中国激发了一场舌尖上的革命,民间广泛流传起来关于胡椒的各种食谱,今天我们能有如此多的中华美食与味觉上的丰盛要感谢郑和。对胡椒的渴望促进了西方完成地理大发现。价格昂贵的胡椒是葡萄牙人向东方找寻新航路的原因之一,当达伽马携带胡椒返回里斯本时,里斯本胡椒价格当天跌落一半。同样当郑和携带大量香料回国时,国内胡椒价格跌落,胡椒变得更加家常,老百姓也可以用得起。胡椒等各种香料飘洋过海,通过海上丝路,包括原地产在内,所过之处都给当地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兴旺,谱写一段沟通中外的香料传奇。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三讲:五花八门的香料谱写了一段传奇 


    【<第四节域外香料几乎是皇室的专用品>】考古资料证明古时南越国已有从海外输入香料和燃香的习俗,很显然,那些熏炉和香料是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东南亚和南亚的香料通过南方沿海地区转输中原地区。唐朝时,苏门答腊、爪哇等岛本就以产香料著称,苏门答腊东南部成为香料贸易周转集散枢纽,海舶来往频繁,大量香料聚集于此,因而因起了一个海上强国——室利佛逝。为保护商道安全,促进香料贸易,室利佛逝王在各大港口加派士兵保护。另一边,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也挤满了远涉重洋、不远万里而来的航海商船,史料记载:(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七丈。唐代的外来香料,主要有沉香、紫藤香、榄香、樟脑(龙脑香)、苏合香、安息香、乳香、没药、丁香、郁金香、阿末香、降真香等品种。阿拉伯人刚接手香料贸易时,最为关注苏门答腊的龙脑香——唐朝官方购买的特种香料,对其价格作了详细记载:每一曼那(约2两)的樟脑(龙脑香)卖五十个法库,一法库合一千个铜钱。这种樟脑,如果不是政府去购买,而是自由买卖,便只有这个价格的一半。对于龙脑香,在《酉阳杂俎》有记载,龙脑香树,出自婆利国、波斯国,之所以称婆罗洲樟脑为龙脑香,是因为那些从海外带来的、奇异而珍贵的物质,很容易使人们在想象中将它们与主宰大海的龙联系起来。龙脑香不仅可以治病,还可用于饮食。香味怡人的龙脑香中,最著名的一种属交趾贡献的瑞龙脑被制作成蝉和蚕的形状,以护身符的形式佩戴在衣物上。唐玄宗曾赐予杨贵妃10瑞龙脑,昂贵的进口香料几乎是皇室的专用品。此外,《甄嬛传》雍正赏皇帝赐给华妃的专用香料,可使满屋清香香味持久,听起来是皇帝对华妃的宠爱,其实欢宜香含麝香。皇帝怕华妃诞下皇子以家族势力逼宫威胁帝位,于是让其不能生育。……记得这部电视剧还有甄嬛被猫抓伤,安陵容送来舒痕胶,说含有桃花、珍珠粉、鱼骨胶、蜂蜜、玉屑、琥珀、白獭髓。结果因含有大量麝香,甄嬛用后虽然疤痕痊愈,却在太阳下跪不足半小时便导致流产。……还有安陵容有流产迹象,为了保胎续宠,太医在她的药中加了艾叶,同时日日在房间熏艾,以此止血、保胎。但后又被甄嬛的催情香致小产……还有一剧情,安陵容以依兰香和蛇床子制成催情香,吸引皇帝夜夜宠幸。后来自保的甄嬛发起反击,甄嬛拿出从陵容宫中偷取的香料,借宫女之手将催情香涂在百合花蕊中送到陵容宫中,皇帝宠幸过激,令陵容小产。这部电视剧呈现给观众一幕幕清宫争宠上位、尔虞我诈的惊心动魄,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香料和中药成了福晋、贵妃们在后宫斗法的利器。也因此,网友戏称《甄嬛传》为制香传。《甄嬛传》是电视剧,看看就算了,别当真。其实,古代帝皇用香更多还是体现在祭祀上,或者驱邪,香料本身在历史文献里比较少见。古代的香料多是从外国进口,也因为稀缺,老百姓很难接触到这类舶来品,宫中只有位高权重者才能得到。我仔细查了清宫用香制度的资料记载,伴随着整个清王朝始终,一般分为几种情况,譬如祭祀多以藏香、沉香为主,日常生活里,书房、寝宫里的香炉也会燃一些沉香,雍正是重视用香的,但他个人对于香料没有特别喜好,日常焚香中用到的香料也很多;比如檀香、麝香之类,麝香是许多类香料的一种很主要的配料,可以增加香料的香气,一般制成香饼使用。因为产量少,主要靠进口,香料一直是比较稀缺的。所以说,《甄嬛传》这部电视连续剧里香料本无是非之心,却被有心之人乱用,惹出一幕幕的悲喜剧。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除了郑和下西洋直接带回的香料,其他时期西洋各地以贺寿、贺登基、贺新岁、贺皇子诞生等名目向明廷进贡的香料也不少。比如,洪武十一年(1378),彭亨(马来半岛东部)进贡胡椒2000斤、苏木4000斤以及檀香、乳香、龙脑香等香料;洪武十五年(1382)爪哇进贡胡椒75000斤;洪武十六年(1383)占城进贡檀香800斤、没药400……其他年份的进贡史书不一定有记载,但据说达到了往来道路,贡无虚月的地步,致使明廷不堪重负——因为天朝大国死要面子,每次回赐礼物的价值要远远高于进贡香料的价值。后来,明廷不得不多次重申限制进贡的频率和规模。此外,就拿《甄嬛传》这部电视剧说香料这些素材的使用,都是有一定医理依据的,但因情节需要对其效力有所夸张。……欢宜香、蜜合香、娥梨帐中香……《甄嬛传》戏里的主角把香言欢,指着皇帝御赐的香脂蜜粉人前攀比,虚荣值完全不输现代女性对钻戒名包的渴望。这部电视连续剧真可谓:没有爱情的后宫里,香料是种武器。讲到这里,可以这么说,如果说海上丝绸之路西端是皇室贵胄们最喜好丝绸的话,那么在海丝的东端,各朝贵族士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便是香料。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三讲:五花八门的香料谱写了一段传奇 


    【<第五节外来香料进入寻常百姓家>】贸易总是能增加社会总福利,随着海上贸易的深入发展,外来香料进入寻常百姓家。苏东坡所处的宋朝,恰是外来香料进入中国的巅峰时期,其进口品种之繁和数量之多前代无法比拟。文献记载,当时进口的香料达一百多种,常见的如乳香、龙涎香、龙脑香、沉香、檀香、苏合香等数十种。可入药、食用、化妆、熏衣、敬神、制烛、建筑。它们来自大食、天竺、交趾、三佛齐、阇婆等国,以从大食、交趾、三佛齐(唐末室利佛逝)进口香料最多。发源于苏门答腊岛上巨港附近的三佛齐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通要冲,为马来群岛的香料贸易中心,是中国与东南亚、阿拉伯往来贸易的必经之道。因其国势强大,大食的香料多在此集散,复运广州、泉州。宋以前,外来香料使用局限于王公贵族间,随着品种和数量增多,外来香料也进入寻常百姓家,饮食用香、佩物用香、祭祀用香、建筑用香成为平民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南宋时期,蜀人曾以棍棒、沉香、檀香、鹰香和龙脑为原料制作出一种香味极佳的香药饼子,深受广大民众喜欢。临安市民的早晨一般是从一碗丁香馄饨开始的,临安街边上四处贩卖着香药灌肺、二色灌香藕、香药韶姜等食品果子和蔡香甘蔗、沉香藕花等甜点。富有人家也会仿照唐朝皇帝,将香料木材用于建筑中,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在描写南宋杭州市民生活时曾说:富室人家对其起居宅第的营建,常常一掷千金。毫无吝惜,珍贵的沉香木和檀木,远从热带地方带来。以为主支柱之用。南宋初年,政府财政收入不满千万,市舶利入达200万缗。对外贸易收入已成南宋政府不可或缺的财源,宋朝对海外贸易也愈加重视。对那些能招揽外商来华贸易,增加政府收入或负责搬运香料的官吏,宋政府多授予官爵或其他奖励,外商招徕多者,也会赐宴给予慰劳,押送香料到京城的官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由于香料等价值比粮草要高得多,而重量要轻得多,南宋政府甚至直接以香料作为类货币的交换物资,用于向民间购买支付使用。据记载,当时进口的香料达一百多种。同时,宋代外来香料不再是局限于王公贵族,也进入寻常百姓家,饮食用香、佩物用香、祭祀用香、建筑用香成为平民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饮食用香中的胡椒无疑是大家最熟悉的外来香料。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唐人日常生活中不同时辰不同场合熏香不间断,不仅仅是因为秦汉以来逐渐形成的香文化在唐代得到了充分发展,更是由于此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香料也传入了中国。唐代的外来香料,主要有沉香、紫藤香、榄香、樟脑(龙脑香)、苏合香、乳香、没药、丁香、郁金香、阿末香、降真香等品种。到了宋朝,外来香料进入中国的巅峰时期,其进口品种之繁和数量之多前代无法比拟。1973年,我国泉州地区附近海域发掘出一艘南宋神福建制造的大型海船,其中装载的物资就发现有乳香、没药、肉桂、丁香等阿拉伯香料。由此可以看出,香料在当时中阿贸易中所占的地位。200811月,被誉为千年塔王的北宋金陵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塔在南京出土,塔内就发现了包括檀香、沉香、乳香等多种珍贵香料和香具,这些出土的香具不仅见证了香料贸易的发展,也为研究海上香料之路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香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条香料之路是古代沟通亚、非、欧三洲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海上通道,川流不息的是中亚、西亚、中南半岛和欧洲等地进出华夏的人群和货物。这条香料之路见证了中国的香文化高峰,是文化之路、经济之路、饮食之路……这条路不仅仅运输货物,更满载国际格局;这条路不仅仅走行人,更走出一种国际姿态,指引今天一带一路走文明之路。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三讲:五花八门的香料谱写了一段传奇 


    【<第六节古代女子变身白富美的法宝是香薰>】焚香是文人钟爱的雅事之一,各种香炉和熏炉在追求雅致的宋代文人中推崇备至。记得马未都先生说,观复博物馆馆藏了一件铜香薰,整个造型呈仙鹤昂首状,鹤嘴微张似在鸣叫,脖颈细长线条流畅,从整个香薰的造型,到工匠用心的设计,都着实可爱、可贵。烟雾缭绕间,宋人的生活情趣可见一斑。古时候的人讲究浓薰绣被,除了鹤式香熏,精致小巧的镂空香薰球必不可少。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一件葡萄花鸟纹银香薰球,香囊外壁用银制,通体镂空,外壁、机环、金盂之间,用银质铆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无倾斜之弊,以使香料不致泄露。这件银香薰球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其设计之科学与巧妙,令现代人叹绝。据悉,目前银薰球已发现者皆为唐物。唐鎏金银香囊1987年陕西省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唐鎏金银香球1963年陕西西安沙坡村出土,随着香料和佛教、印度文化传入中国,宗教和香料一拍即合,焚香和香料习俗随之而来。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熏香植物,或称香薰植物,是指兼有芳香、观赏和药用等属性的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玫瑰等。其内含醇、酮、酯、醚类芳香化合物,能产生怡人的香气,被人称为四季飘香的天然香水瓶。这些天然的植物香原料,大致可分为树脂类、香花类、香木类、果类、叶类和根茎类。在此根据分类列举一下常用的熏香植物原料。如松、柏、檀香、肉桂、桂枝、降真香等为香木类;沉香、乳香、樟脑 、龙脑 、安息香等为树脂类 ,蔷薇 、茉莉 、含笑 、桅子 、白兰花 、公丁香 、玫瑰等为香花类,其中玫瑰精油为鲜花油之冠,具有优雅、柔和、 细腻、甜香若蜜、芬芳四溢的玫瑰花香,香味很浓,两滴即可制成一升上好的香水,其价格昂贵,具有液体黄金之美誉;甘松、薄荷、紫苏、艾等为香叶类;豆蔻、桔、橙、柚、木姜子等为果和种子类 香料;白芷、香附子(雀头香)、郁金、蓬莪术、青 木香(马兜铃属根茎)、当归、地黄、干姜等为根茎类香料。大家了解香薰植物后,我还是说说唐代的外来香料,唐代外来香料主要有沉香、紫藤香、榄香、樟脑(龙脑香)、苏合香、乳香、没药、丁香、郁金香、阿末香、降真香等品种。到了宋朝,外来香料进入中国的巅峰时期,其进口品种之繁和数量之多前代无法比拟。此外,唐代,无论是休闲独处、早起晚睡或是读书静思的时候都要有香的陪伴,甚至连美容都用香薰。在诗人王维笔下,唐代白富美是这样的: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这可谓是香车美人,不仅坐七香车用九华帐,还成日熏香美容保养......唐人日常生活中不同时辰不同场合熏香不间断,不仅仅是因为秦汉以来逐渐形成的香文化在唐代得到了充分发展,更是由于此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香料也传入了中国。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现代熏香方式主要是利用植物精油进行熏香。植物精油,又称植物挥发性成分,是以蒸馏、萃取 或冷榨、冷吸等方式从植物不同部位(种子、树皮、 树叶、枝叶、树根、花朵、果实等)提取获得的挥发性物质,多数为油状液体 。现代熏香方式主要为隔火熏香和无火熏香,熏香的材料为植物精油,加热方式不再是用炭,大多为用电的香薰灯、香薰蜡烛等的隔火熏香,或者以扩香器、熏香加湿器、熏香条、熏香花等为媒介的无火熏香方式。所以我常常说,当今社会,香薰一词差不多可以特指某种护肤养颜的美容方法,再不然就是一类空气清新剂的代指。但上溯到大唐帝国时代,香薰是纠结万千的一个文化意象,犹如一朵华美繁丽的奇葩,每片花瓣都耐得细细端详。唐人喜爱芬芳的气息,便总要设法令自身和周遭环境充满芳香。采香的原料十分丰富,大略而言,可分为花香料香两大类。花香自然是来自鲜花。在种植业非常发达的文明古国,香花芳草数不胜数,春桃夏莲秋菊冬梅,各具媚妍之外,更各有其独特香气,赏心悦目兼沁人心脾,唐人焉得不爱,是以着力培养一年四季,芳菲不断,其中不乏以香驰名的花木,如桂、兰、玫瑰、郁金等等,还有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花中之王牡丹更是诗人咏、画家写、美人簪,无人不赏,无人不赞的一时之盛。唐人爱牡丹,一取其华丽鲜艳,二取其香气氤氲。要取得花香,可采得鲜花佩簪于身,亦可在室内室外种植摆设,前者尤其是妙龄女子的专利。从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可见,当时的奢华富丽之风,便是发际花朵也不免受到影响,画中女子所簪所戴的,有牡丹、荷花、栀子等等。此时,我忽然想到在英文中香料单词“perfume”是来自拉丁语“perfumum”,是通过烟雾的意思,说明古代西方使用香料也是通过熏香的方法。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三讲:五花八门的香料谱写了一段传奇 


    【<第七节传统植物香薰与现代植物香薰殊途同归>】植物香薰,是指芳香植物中的挥发性物质通过加热等处理挥发到空气中,弥漫至整个空间,吸附在衣物等媒介,被人体皮肤系统或者呼吸系统摄取后进入体内,可达到香体、香衣、香氛目的,使人身心舒缓,甚至起到一定医疗保健作用的一种品香方式。香薰大多采用沐浴、佩戴、雾化释放、加热释放、常温释放等方式,是以植物次生代谢合成的挥发性物质为媒介的一种无创伤、 简单、安全的缓解或干预手段,与现代芳香疗法的吸入疗法较为相似。考古资料表明,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使用香料的历史均可追溯至距今5000年以前,其早期用途多与供奉神灵、祭祀祖先等活动相关。我国对芳香物质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丁晋公本集天香传》 记载香之为用从上古矣,可知我国古人对香料的利用历史悠久。亘古以来,香料在饮食调味、医药保健、熏衣化妆、香化环境、宗教祭祀等过程中角色重要,衣中趣、酒中乐、茶中情、菜中味都离 不开香味,香衣、香酒、香茶、香食、香药等香物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滋味,提供了不少帮助。从李煜、苏轼、黄庭坚、李清照、朱熹等文人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反映,《金瓶梅》、《红楼梦》、《镜花缘》等明清小说更将香料与日常起居生活紧密联系。总结古人焚香熏香的习俗和传统,发现其目 的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祭祀神灵以养情、 保健疗病以养生、香化环境以养鼻、香衣消遣以养性。这一是因为自然科学不发达,故焚香以祈祝神明 。 如 《周礼春官》 载 掌岁时祓除衅(同熏)。二是古人席地而居,燃香草可以祛除卑 湿,逐虫驱秽,净化环境空气。如《诗豳风七月》 载穹窒熏鼠,塞向墐户。三是香气芬芳,可以怡人心肺。四是上层人士有用蕙草等熏衣染被的喜好,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又可达到健身洁肤的益处。如,《汉官典职仪式选用》载尚书郎......女侍史二人洁衣服,执香炉烧熏。下面我讲一下传统香薰和现代香薰方式!一、传统香薰方式:传统香薰方式是对植物香原料或者加工后的香料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其中的香味为人所用,达到香氛、香衣、香体或调情等目的,利用的主体是香料物质本身,包括香汤沐浴、佩戴或涂抹香薰、焚烧香薰、隔火香薰等。


1•香汤沐浴: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春秋战国时期,香薰主要是直接将香料放在衣服中香身或煮香 汤沐浴。《齐语 国语》、《采兰杂志》、《赵后外传》、《拾遗记》中有古人通过香浴以达到除不祥、香体等目的的记载。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香汤沐浴香薰的习俗已经在上层社会广为流 传。古代埃及人也有悠久的用香历史,他们在沐浴的时候加香油或者香膏,这也是香汤沐浴香薰的一种习俗,当时使用的香薰原料有百里香油、牛至、 芍药、乳香等。


2•佩戴香薰:香也可佩在身上发香。中国佩带香的风俗历史悠久,花样繁多,比如佩戴香囊、香包等。《尔雅 释器》谓妇人之伟,谓之璃,郭璞注即今之香缨也。《说文 巾部》称帷,囊也,段 玉裁注凡囊曰帷。《广韵 平支》曰璃,妇人香缨,古者香缨以五彩丝为之,女子许嫁后系诸身, 云有系属。这种风俗就是后世女子系香囊的渊源。古诗词中有香囊悬肘后的句子,大概是佩戴香囊的最早反映。


3•焚烧香薰:将各种香料制成不同的形状,用燃烧的方式使其中的香味散发出来,可以使香气弥漫至各个角落,是古人香薰的一种常用方式,并且焚烧香薰比佩戴香囊香薰更风雅。焚香既可香氛也可香衣,也用于宗教祭祀。汉代开始,境外香料开始传入中土,香薰逐渐在后宫形成习俗,用于香衣香被,并且只有上层社会才能享用。古代多数帝王妃嫔均爱焚香,如汉武帝、赵飞燕、隋炀帝、南陈后主、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士大夫、达官贵族均爱焚香,甚至穷奢极欲到极致。


4•隔火香薰:隔火香薰是唐宋以后香薰发展到极致后形成的一种更加高雅的香薰方式,更加科学,不再是直接燃烧香料,而是隔火熏,虽然程序更复杂,但香气更醇、更宜人,多了些情趣,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隔火香薰所用香材多为各种香料调制出的合香,可以是香丸、香饼、香粉、香片等,也可以是切成薄片或小块的香料。而隔火香薰的香灰和炭的制作选材挑剔、程序复杂,好的炭和灰才能熏出好的香,所以有千金难求一炉灰的说法。现代香薰方式:现代香薰方式主要是利用植物精油进行熏香。植物精油,又称植物挥发性成分,是以蒸馏、萃取或冷榨、冷吸等方式从植物不同部位(种子、树皮、 树叶、枝叶、树根、花朵、果实等)提取获得的挥发性物质,多数为油状液体 。现代香薰方式主要为隔火香薰和无火香薰,熏香的材料为植物精油,加热方式不再是用炭,大多为用电的香薰灯、香薰蜡烛等的隔火香薰,或者以扩香器、熏香加湿器、熏香条、熏香花等为媒介的无火熏香方式。此外,芳香疗法这一术语是法国芳香工业化学家 Rene - Maurice Gatefosse 在其1982年出版的《芳疗法》一书中提出来的,并得以推广,现代香薰吸入法就是芳香疗法的一种外用方式。目前市场上在售的香氛产品,主要有家用型香氛产品、车用香氛产品、公共场所香氛产品,如酒店、商场、汽车4S店等,可调节空间香气,也可杀菌、去除异味等。国际知名品牌和公司,如宝洁、 EssenciaS.C.JohnsonAir WickThe Body ShopCar - FreshenerBath & Body Works 等都相继成功 推出了自己的香氛产品。国内在这方面的起步虽然较晚,但近年来也发展较快。植物香原料用于熏香的开发前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了大量用于熏香的植物原料,这些熏香植物原料中的活性物质通过熏香的方式被人体皮肤或者呼吸系统吸收后可以产生许多医疗保健效果,这些效果可以用于医疗、 美容等,还可以香体、香衣、香氛等,且不仅局限于我国历史,西方文明历史中均有用熏香的方式达到一定的医疗保健、美容美肤、赋香的效用的记录。 而且人类在不断探索和使用过程中摸索出了直接利用香薰植物提取物(香油、香脂)熏香的方法,还提出了芳香疗法的概念。从中国古代文明和西方文明古国到现代香薰历史,香薰的目的和效果经受了历史考验。近代历史中,因为天然香料资源短缺的问题,合成香精逐渐替代了天然香料,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更高品质、更优雅、更健康保健、更天然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必然,且合成香精的使用产生的各种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爱香人士更致力于不断追求天然的植物香料,以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而熏香植物精油的生物活性研究也验证了人类使用植物熏香的相应药理作用。结合现代空间香氛(将天然香熏精油雾化扩散到空气中的冷扩香技术)的发展、香氛营销策略的兴起,植物香薰的发展和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现代香薰治疗之父法国科学家盖提福斯(R.Gatte Fosse)1928年所著的一本有关化妆品研究著作中指出:


1•高香度的植物精华对护肤有莫大功效。


2•香薰精油能透过毛孔渗透至血液,依靠血液循环来发挥疗效。


3•香薰精油有显著的杀菌和止痛疗效。其实高香度植物的疗效早在几千年前已被人类认同。在古埃及,香薰植物精华就广泛被当时的祭师兼医生使用于献神祭祀、治疗创伤、美容健体等。在希腊,著名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rocrates,460-577 BC)也曾提到要拥有健康,最自然的方法就是培养自己每天处于香薰精油香气的氛围中或浸香薰浴。在古罗马帝国,贵族们了解到高香度植物能缓解紧张、为他们带来身心快慰,故特别钟爱天然香薰。在中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也记载了有关几种香薰植物精华的属性,与我们今天的认识很相符。所以,现代香薰治疗是科学也是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它已发展成一种大众保健尝试和一股日趋兴旺的潮流。香熏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废气与病菌),净化空气,提升空气品质,避免传染与感染病菌。香气经由嗅觉抵达脑部,使注意力集中,增强记忆力或改善精神,调解情绪与心理状态,对失眠,焦虑,压力大,烦躁,沮丧,头痛等文明病有很好的疗效。香薰已成为典型的生活美学之一,在房间燃上一些锥香或线香,让香气散布在整个空间,籍由瑜伽运动的训练,可以帮助气血流通,促进新陈代谢。尤其是在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中后,如果能再配合上一点轻松的音乐,在烛火摇曳下悠闲地渡过属于自已的时间,就可以借由芳香疗法的原理,让你很快地恢复体力,对于思考冥想也有明显助益。讲了这么多,大家都听糊涂了,说能不能简单一点说说香薰的功能和益处,使我们能记得住。


基于此,简单归类一下:


1•香薰之功能:1. 净化空气,提高空气品质,塑造无污染的人类生存空间。2. 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疲劳感,帮助维持呼吸道技能。3. 调节生理机能,养颜美容,舒缓精神压力,促进精神旺盛,提高工作效率。4. 使人心灵舒畅,心旷神怡,促进食欲,激发人体潜在免疫力。5. 营造罗曼蒂克气氛,浪漫催情,促进情欲。


2•薰香之益处:1. 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异味,分解二手烟及净化空气。2. 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及降低高血压。3. 增强体力及肺活量,促进新陈代谢。4. 改善呼吸道,鼻敏感及气喘等毛病。5. 驱除蚊虫,灭螨抗菌。6. 平衡荷尔蒙,活化细胞,防止老化。7. 提神醒脑,增强记忆力。8. 安抚烦躁,舒解压力,失眠,头痛,令人心情愉快。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三讲:五花八门的香料谱写了一段传奇 


    【<第三讲编后语:大唐帝国的香薰时尚揭秘>】当今社会,香薰一词差不多可以特指某种护肤养颜的美容方法,再不然就是一类空气清新剂的代指。但上溯到大唐帝国时代,香薰是纠结万千的一个文化意象,犹如一朵华美繁丽的奇葩,每片花瓣都耐得细细端详。唐人喜爱芬芳的气息,便总要设法令自身和周遭环境充满芳香。采香的原料十分丰富,大略而言,可分为花香料香两大类。花香自然是来自鲜花。在种植业非常发达的文明古国,香花芳草数不胜数,春桃夏莲秋菊冬梅,各具媚妍之外,更各有其独特香气,赏心悦目兼沁人心脾,唐人焉得不爱,是以着力培养,一年四季,芳菲不断,其中不乏以香驰名的花木,如桂、兰、玫瑰、郁金等等,还有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花中之王牡丹,更是诗人咏、画家写、美人簪,无人不赏,无人不赞的一时之盛。唐人爱牡丹,一取其华丽鲜艳,二取其香气氤氲。要取得花香,可采得鲜花佩簪于身,亦可在室内室外种植摆设,前者尤其是妙龄女子的专利。从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可见,当时的奢华富丽之风,便是发际花朵也不免受到影响,画中女子所簪所戴的,有牡丹、荷花、栀子等等,均为朵大而华丽的花,用来饰发,不小心很容易陷入俗艳境地,只有在真正的奢华氛围里,才显示着说不出的妩媚风流。从唐代常见的香料看,较重要的有檀香、麝香、芸香、沉香、降香,以及椒、郁金等等;以用途计,则有熏香、防蠹、辟邪、祈祥等等功能,犹如今之香水、空气清新剂、驱虫剂、护身符等等。当然,不同的香,其用途也有所区别与侧重。檀香原料是属于檀香科的植物旃檀(一作栴檀”)。与取作建筑、家具木材之用的,如豆科的紫檀、黄檀、榆科的青檀等不完全相同,因木料极香,唐人多用来雕刻佛像,进而旃檀便常带有寺院色彩,如旃檀晓阁金舆度,鹦鹉晴林采眊分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等诗句。麝香是另一种贵重香料,采自麝科动物之雄麝脐部的香腺。成品呈颗粒状、红棕色,香气浓郁,燃烧时更是芳香四溢,熏室熏衣均可,遂有添炉欲爇熏衣麝博山微暖麝微曛金凤罗衣湿麝薰浓麝薰人兽吐香等诗句。唐诗中可以见到降真降真香的称谓,如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垂露额题精思院,博山炉袅降真香红露想倾延命酒,素烟思爇降真香烧尽降真无一事,开门迎得毕将军等,指的是用芸香科植物降香树树干、树根等处的芯质制成的香,焚燃时烟柱直上,传说可以降神,因而得名,又名降香。降真香也是一种药材,可用来浸酒。药用之外,也可用在祭祀场合。郁金,属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著名香草,块根有浓烈香气(郁金与荷兰国花郁金香完全是两种植物)。早在商代,人们就用它和黑黍酿成的高级香酒专作祭祀降神之用,赋其专称,还要盛放在专门的容器中。郁金的花朵呈正黄、粉红等色,十分美丽,也可以制香,即如《一切经音义》云:郁金,此是树名。出罽宾国。其花黄色,取花安置一处,待烂,压取汁,以物和之为香。花粕犹有香气,亦用为香也。再说建筑上对香料的使用,除了椒泥涂壁,极尽奢华者当属杨国忠的四香阁,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国忠又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阁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友於此阁上赏花焉,禁中沉香之亭远不侔此壮丽也。而禁中沉香之亭就是李白名作《清平调》中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提到的沉香亭。以沉香造亭,早在唐代之前就有,《陈书张贵妃传》记载陈后主的奢华糜烂,云:至德二年,乃于光照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并以沉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后庭。沉香是著名香木,木材坚黑芳香,树脂亦香,密度很大,入水即沉,故名。其树成材极慢,长成可建亭阁的材料,树龄至少以千年计——想象一下,秦始皇时代的树苗,经两汉、六朝、隋,延宕至唐,被伐作亭子建材,实在是奢侈。唐诗中,还有一种建筑有盛名,即芸香阁,这是与有关的地方。芸香,来自芸香科一种根部为木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芸香树,其叶、茎均有强烈香气,可用来制香避蠹,古人常在存书处放置用以驱虫,所以与书本文献打交道的官署如秘书省等便得了芸香阁芸香署芸署芸台等雅号,其中任职的官员,则被称为芸香吏,读书人家也因此得一书香门第的美名。和很多香料一样,芸香也可以燃烧取香。涉及到燃香器,常见的有博山炉、鸭形薰、香囊等等。博山炉是集实用、象征、审美功能于一体的典型器物。炉身像个高足盘,盘身较深,利于盛放香料,炉盖高耸,作成山岭状,象征海上仙山,并以云气瑞雾、飞禽走兽等雕镂装饰,盖上留有孔隙,便于香料燃烧时烟气散出,炉座呈盘形,用以贮水以助蒸香气。古人相信海上仙山的存在,也相信燃香有驱魔降神的作用,博山炉遂成为历代香器中很有代表性的造型。香器可作得十分精致,李商隐诗金蟾啮锁烧香入金蟾啮锁,似是器物造型,又似装饰图案,还可能是香器部件,但不管哪样,都值得细观把玩;将盛香燃香的器皿作成鸭形,则为又一流行风尚,而且鸭之圆腹、矮脚、短颈,憨态可掬,观之可爱可亲,堪称形式美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唐代首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一带,已有若干金属球形香囊出土。其形制多为上下两半,以合叶与子母扣连接,可以开合。下半设有两个同心圆环构成的万向支架,架中一个小托盘用以盛香焚香,无论香囊如何转动,托盘都可保持水平,使香料香灰不洒漏于外。香囊也可以是纺织品作的精致小袋,内盛各种香料。悬在室内或者佩戴于身,除了熏香与装饰,还有辟邪、传情等含义。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唐朝时期,香料贸易大为兴盛。阿拉伯波斯地区的穆斯林商人以他们非凡的经商才能,通过海陆丝绸之路,将东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各种奇异香料贩运进中国。大唐帝国也以其兼容并包的恢弘气魄来者不拒,广州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异香云集。除了用于国家的重大祭祀活动和宗教活动之外,香料还被富足奢华的唐人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也入食保健、入药治病或作炼丹的辅料。唐人在异香萦绕的奢华中穷奢极欲。《开元天宝遗事》卷四记载:国忠又用沈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客于此阁上赏花焉。禁中沈香之亭,远不侔此壮丽也。卷二记载:元宝好宾客,务于华侈……常于寝帐床前,雕矮童二人,捧七宝博山炉,自暝焚香彻晓,其骄贵如此。甚至,还以异香入春药,《开元天宝遗事》卷一记载:明皇正宠妃子,不视朝政。安禄山初承圣眷,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唐人在异香萦绕的奢华中风流倜傥。唐人多服食香丸、洗香水浴,以增体香,《开元天宝遗事》卷一记载:都中名姬楚莲香……每出处之间,则蜂蝶相随,盖慕其香也。卷四还记载:贵妃……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卷四又记载:宁王骄贵,极于奢侈,每与宾客议论,先含嚼沈麝,方启口发谈,香气喷于席上。唐人还用香料熏衣,熏卧室,甚至熏厕等,中唐诗人章孝标《少年行》云:平明小猎出中军,异国名香满袖薰。……落日胡姬楼上饮,风吹箫管满楼闻。唐人还以斗香为趣,宋代陶谷的《清异录》记载:唐中宗年间,达官贵人聚会,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也正是在唐代,香囊成为达官贵人们随身携带的必备物件,大约因香囊可以使香味持久萦绕身体。玄宗时期编撰的《唐六典》规定,在腊日的典仪上皇帝必须佩戴香囊,将香囊佩戴纳入国家典仪规范。玄宗宠杨贵妃,曾赐一枚装有异香的香囊。安史之乱时,杨贵妃香消玉殒于马嵬坡,该香囊与贵妃一同入葬。757年,唐军收复长安,李隆基返京之后密令迁葬杨贵妃,启瘗,故香囊犹在,中人以献,帝视之,凄感流涕(《新唐书》卷二十二)。最后,还要说一下,香熏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废气与病菌),净化空气,提升空气品质,避免传染与感染病菌。香气经由嗅觉抵达脑部,使注意力集中,增强记忆力或改善精神,调解情绪与心理状态,消除失眠,焦虑头痛等文明病。盏盏绚丽多姿的香熏灯,让您尽情体会香熏带来的愉悦,舒畅和悠然忘我的感受!梦幻般的灯光扑朔迷离,为您营造神秘,浪漫和温馨,为您的生活更添一份情趣!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三讲:五花八门的香料谱写了一段传奇 


<邱天道研究员简介>】邱天道,男,研究员(主任医师执业医师主任药师执业药师)。中国泥灸发明人,药师坛城文化集团创始人,道医之家医疗集团合伙人、中国泥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关评论

图库精选

关于我们 - 邱天道研究员简介 - 联系我们 - 红灸三宝 - 管理登陆 - 饿命灸 - 体质灸 - 中国香灸 - 云健康医疗养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