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二讲:域外香料香药争奇斗艳

时间:2018-11-28 16:00:43   作者:中国香灸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香灸集团有限公司   阅读:8862   评论:0
内容摘要:【第二讲开篇语:说说中西厨房里香料的秘密】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二讲:域外香料香药争奇斗艳


    【<第二讲开篇语:说说中西厨房里香料的秘密>】中西方各种香料虽特质各异,但皆含有醇、酚、酮等挥发性化合物,除了品种繁盛外,也发展出多味混合的香料配方,并有独到的配比心得,即在多样有机排列组合下,每一种香料在不同分量比重的混合中,产生了风味迥异的变化。香料的乐趣就在于巧妙多变的运用,它本身的作用是加强菜肴的风味,而不是要替代食物本身的特色。而如何加香料能够达到和谐从而衬菜提味,就需要吸取累积数代所传承的经验了。


1•香料的前世今生:英语中“Spice”(香料)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species”,常用来指代贵重但量小的物品。香料从字义拆解上来说,可理解为香气调味料。牛津英语词典对其大致做如下解释:从热带植物中提取的具有强烈香味或味道的植物性物质,由于其香味及防腐性,常用作调料或其他用途。但它实际上被运用得非常广泛,从古巴比伦人和亚述人3500年前便懂得通过燃烧香料植物来治疗疾病,埃及人祭天贡品巫祀驱盅的物品有很多使用香料的遗迹,到罗马人用新鲜或干燥的香料以令人止痛或兴奋,均能证明人们对香料的喜爱和重视。而现在讨论到的香料指的又是什么呢?香料有食用香料和非食用香料之分,食用香料又称香辛料,文中提到的厨房里的香料多数为天然的食用香料。主要指白檀、肉桂、丁香、胡椒、八角、甘草等食用香料。翻开史籍,不难发现,关于香料的记载多与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非洲等丝路穿行的地域有关。诚然,国人对香料并不陌生,中国早期使用的香料植物都是直接取于自然界。早在《周礼》离骚中就已有用香料烹饪的记载,秦汉以后,香料的运用更为广泛,品种由于海外的引进也变得更为丰富,如胡菜、迷迭香、月桂叶等。阿拉伯半岛和东南亚是古代著名的两大香料产地,也是古代中国香料的主要输入地。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期(240253)的《魏略》曾对大秦物产分门别类加以概述,其中提到的香料有12种。直至目前中国各地的传统菜肴中,常用的香料已多达百余种。到了今天,中国依然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香料生产国。在欧美国家,早在罗马希腊时期就有对于香料运用的记载,千百年来,香料在欧美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主宰着欧美人的味蕾,左右着财富走向,甚至是丰富着人们的想象力。据查,在《圣经》中就多处记载肉桂、大蒜、洋葱、丁香、乳香、没香等香料。在中国的古籍中,记述了与罗马帝国的一些交往以及相关事宜。古罗马帝国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犁轩、大秦,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产一微木,二苏合,狄提,迷迭,白附子,木金,熏草木,十二种香。在那个年代,一匹马与一磅藏红花粉等值,一只羊用一磅生姜就能交换,一头牛只能换两磅豆蔻,胡椒更是昂贵,其价格甚至以单个干胡椒计量,胡椒也可以充当货币来交税交租。在物资最匮乏的时代,香料曾一度与黄金等价,由此可见,人们对香料的热爱远远超出了对其他食品的追求程度,甚至有些书籍还把对此的热爱看成是西方地理大发现的一大动力。


2•香料的用途:1).防腐功能:至于说到西方人为什么对东方的香料如此偏好,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与中世纪的欧洲人常食用变质的食物有关,尤其是变质的肉制品,西方人深受其扰,当东方香料浓重的气味掩盖了食物的臭味或者延缓了食物的变质时,香料自然成了西方人的最爱。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事实上,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人们对易腐烂的鱼和肉确实是手足无措。12世纪时的彼得牧师就在一封著名的书信中抱怨英王的宫廷所吃的鱼往往也是已经死了四天的。在这种情况下,东方香料自然有了大放异彩的空间。2).协调味口:在欧洲相当一部分地区,每到冬季来临,人们就会大量宰杀牲畜以度过漫长的寒冬。但是,当时的情况下,宰杀后的牲畜的肉的处理方式非常单调,只能制作成腌肉、干肉等。但是长时间吃干肉,不仅咸而且不宜咀嚼,而且味道难以忍受。而另一个雪上加霜的事情是当时基督教盛行,人们严格遵守着宗教习惯。比如说,人们普遍遵守着教会制定的斋戒日和四旬节。四旬节是40天,在这期间,人们要口食清淡,不可吃肉。再加上当时其他的各种斋戒日,算来算去,就有近半年的戒律要求不能吃肉的日子。人们虽然不可吃肉,但是,鱼肉是不被限制的。可生活在欧洲内陆的人在冬天要想吃到鱼肉也是不太现实的,大多是咸鱼和鱼干,口味自然也比较单一。由此一来,在新鲜蔬果匮乏的漫长冬季,在食用腌肉、干肉、干鱼的时候,添加各种东方香料以满足味蕾的需要,也就是一种很真切的生活需要了。3).用做调酒:在欧洲的许多国家,自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在自酿的葡萄酒、啤酒中添加各式的香料以丰富口感。在中世纪调制香料酒的普遍做法是将桂皮、生姜、肉豆蔻、胡椒和丁香等香料调和到一起,然后进行研磨,成粉末状后,倒入葡萄酒或者白酒中,接着加糖和蜂蜜,调和、过滤即可。4).作为药品:在中世纪,香料不仅用来保存死者的肉体,也用于治疗活人的病躯。并非所有的药品都是香料,但所有的香料都是药这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信条。后期拉丁文中香料一词(pigmenta)与药物实际为同义词。香料师往往也身兼药剂师。公元5世纪的《叙利亚药典》列举了大量关于香料的医疗用途。比如胡椒,倒入耳中可治耳痛和麻痹,同时可缓解关节痛,可治咽喉痛、各种牙病和胃病、心脏病、消化不良以及肝硬化、胀气、黄疸、腹泻水肿、疝气等疑难杂症。这显然缺乏科学根据,不过那时的医生却对此深信不疑。而在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香料都是取材于自然界,包括:檀木、肉桂、丁香等植物,甘松、松香等树脂,以及麝香、海狸香等动物分泌物。当时,因生产力水平尚低,人们还没有大量使用肉类,香料更多地用做它途而非调味品。在人们的历史实践过程中,生产力不断提高,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对香料的使用,对于上文提到的各种使用在中国古代也略有所见。根据考古资料记载,承载着古代四大文明的丝绸之路早在张骞凿空之前很久便已事实存在。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12世纪,即相当于中国殷商王朝的后期。而沟通欧亚地区的丝绸之路草原道在公元前1000年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随后的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带来了品种繁多的域外香料。到宋代时,陈敬《陈氏香谱》中所列的香料已达80种之多,而其中产于域外者竟占三分之二强。比如当时著名的香料有檀香、乳香、安息香、丁香、龙延香、麝香、苏合香、郁金香等。除丁香和麝香产于我国外,其他最先是传自域外。由于丝绸之路上的各种贸易来往,无论是民间自发还是正式的官方往来,各种香料源源不断地从西域和南方进入中原,而中国的本土香料也随着丝绸、漆器等货品运至西方,在这一来一往的过程中,使香料及其所蕴含的香料文化得以传播、交流、融合并相互影响。这样一种丝路文明的交流碰撞,带给我们一种对东西方香料文化交流历史的臆想。西方香料主要成分:肉桂、肉豆蔻、丁香、小豆蔻、肉豆蔻干皮、胡椒籽、香菜、姜黄、孜然。适合烹饪的菜肴:1).蔬菜:土豆、西兰花、花椰菜、四季豆、南瓜;2).肉类和蛋白质类:鸡肉、牛肉、豆类、扁豆;3).其他:咖喱、米饭、腌汁、沙拉酱、炒菜。以上介绍的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食用香料和用法,热爱烹饪并热衷于使用各种香料的各位高手不妨一试,让各自的厨房变成香味四溢、惊喜层出不穷的创意作坊。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历史上,作为一种人类追求味觉和嗅觉愉悦感的心理外显,香料以其芬芳的特质引导着一种文化。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实在,更是一种精神体验,显现出一种文化的特质和个性,它所传达的甚至是一种超物质本身的文化。而香料的历史几乎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香料文化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香料的使用过程中各国各地区之间相互交换,交叉使用的不仅仅是物质的香料,还有各自精神上的香料文化和审美取向。在各自的大小厨房里,通过对香料的不同搭配和合理使用,使得每一道菜都满足不同味蕾的需求,而香料在此当中所蕴含的秘密更是激发着热爱香料的人们为此不断地进行研究创新,不断地丰富我们舌尖上的味道。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愉悦,还留给更多的人对它所蕴含的文化的思考。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二讲:域外香料香药争奇斗艳 


    【<第一节丝绸之路上的香料>】香料(Perfume) 亦称香原料,是一种能被嗅感嗅出气味或味感品出香味的物质,是用以调制香精的原料。除了个别品种外,大部分香料不能单独使用。香料是精细化学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天然香料,合成香料和单离香料3个部分组成。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特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他的5卷本巨著《中国亲程旅行记》(1877~1912)中谈到中国经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时首次称之为丝绸之路。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具有数条干线和许多支线,但大致可以分作四条:其一,草原丝绸之路,指横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交通路线;其二,绿洲丝绸之路(也有人称之沙漠之路),指经过中亚沙漠地带中片片绿洲的道路;其三,海上丝绸之路(也有人称之为香料之路),指经过东南亚、印度,到达波斯湾、红海的南海路线;其四,西南丝绸之路,指经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而到印度、东南亚以至更远的交通路线。狭义所指的丝绸之路是指绿洲之路。本文所要谈的即是这条由中国长安出发,经西域而达地中海沿岸的沙漠之路。横贯亚、非、欧大陆的丝绸之路自远古以来就以贸易商道的身份承载着多种古代文明,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在这条大动脉上繁衍生息,演绎着历史的沧桑变换。绿洲丝绸之路的出现并非始于张骞凿空。从考古资料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在公元前1000年的周秦时期或其以前,自陕西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已经实际存在。丝绸之路虽以运丝和丝织品而得名,但经丝绸之路运输的货物远远不止这些物品。除却丝绸、漆器、茶叶及各种珍玩异货,香料也占有相当的比例。香料有食用香料和非食用香料之分,食用香料又称为香辛料,主要指白檀、肉桂、丁香、胡椒等调味品;非食用香料则是相对于食用香料而言的那些用于美容、医疗、宗教等方面的香料。古代最早使用的香料包括:檀木、肉桂、丁香等植物,甘松、松香等树脂,以及麝香、海狸香等动物分泌物。当时,因生产力水平尚低,人们还没有大量使用肉类,香料更多的是用作它途而非调味品。人类使用香料的历史及其久远,在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最早使用香料的时间,其有据可考的历史可以溯及35005000年前。中国人早在5000年前就已应用直接从自然界中寻得的香料植物;古巴比伦人和亚述人3500年前便懂得燃烧香料植物来治疗疾病;3500年前建造的金字塔中就有很多使用香料的遗迹,那时的埃及人在沐浴时已使用香油或香膏以润肤;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很早便也知道使用一些新鲜或干燥的香料植物以令人镇静、止痛或兴奋。中国早期使用的香料植物都是直接取材于自然界。从虞舜时山人采药沐浴神汤,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对香料的使用。时至春秋战国时期,香料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但受限于地域,气候温凉的中土所产香品种类有限,主要有兰(泽兰并非春兰)、蕙(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到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带来了品种繁多的域外香料。到宋代时,陈敬《陈氏香谱》中所列香料已达80种之多,而其中产于域外者竟占三分之二强。当时著名的香料有龙脑香、沉水香、檀香、降真香、乌里香、交趾香、乳香、安息香、苏合香、鸡舌香、丁香、郁金香、龙诞香、麝香等。上列诸香,除丁香、麝香原产于我国外,其他各品大都首先传自域外。南亚、中亚、非洲、欧洲的各种香品沿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从西域和南方进入中原,而中国本土所产丁香、麝香等也伴着丝绸、漆器等货品远至西方。在这一往来过程中,各地特产香品云集于丝路,交易的是香料,而人们真切感受到的却是各异的香料文化。根据考古资料我们可以肯定,承载着古代四大文明的丝绸之路早在张骞凿空之前很久便已事实存在。西域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12世纪,即相当于中国殷商王朝的后期。而沟通欧亚地区的丝绸之路草原道在公元前一千年也同样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由此可知,丝绸之路上四大文明交流和碰撞的历史也是极其久远的。这样一种丝路文明的交流碰撞,带给我们一种对东西方香料文化交流历史的臆想。丝路沿线多盛产香料,而世界各国史籍中,我们见到关于香料的记载又多与阿拉伯和印度联系在一起。古代丝绸之路由民间的自发无组织发展到正式的官方往来,在这条商贸和文化的大道上往来奔波着不同民族和种族的商人、僧侣及贡使,东来西往的各国商队,悠远的驼铃响彻寰古,留给我们今天的思考。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横贯亚、非、欧大陆的丝绸之路自远古以来就以贸易商道的身份承载着多种古代文明。虽被命名为丝绸之路,但在这条大动脉上的贸易中,除却丝绸、漆器及各种珍玩异货,香料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基于此,我要说的是:香,物虽微而位贵,它是中华文化无形的脉搏。此外,香文化养生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折射出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辉。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二讲:域外香料香药争奇斗艳 


    【<第二节域外香药的传入>】自西汉至明初的1500年,中土薰香风气长盛不衰,香料香药消耗数量巨大,本土香料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香料香药的供给,多依赖域外进口。但明清时期一改前代较为开放的海上贸易政策,长期实行海禁,对民间贸易予以严格限制,因此对外交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过,海外的香药仍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内地。明代虽禁止民间交易,但允许政府管制下的朝贡贸易”(与明朝通好的国家可派贡舶来华并附带商货,在指定地点交易)。明初,为显示天朝威仪,对贡舶还极为优惠,不但耗大量资财接待外国贡使,而且常以薄来厚往的原则回赠价值更高的物品,朝贡贸易框架内的物资交流仍有相当大的规模。郑和下西洋之后,来华进贡通好的国家更多,朝贡贸易更是空前兴盛。古代进口的香料由于来源地的缘故,阿拉伯商人在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不少人因为买卖兴隆发了大财,有的甚至因此飞黄腾达。如南宋时曾任泉州市舶司的蒲氏家族,即世代以香料为主业之一。此外,在古代社会,最受欢迎的香料包括胡椒、肉桂、豆蔻、丁香。真正的肉桂仅产于斯里兰卡,而近似的桂皮则产于中国和缅甸;豆蔻核仁产自印度尼西亚的班达海诸岛;胡椒产自印度;龙脑原产于加里曼丹、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近海的密林中;苏合香产于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于东汉时期传入。而汉代广州所使用的香料,无论本地所产,还是南洋出产的沉香、檀香,则克服了传统香草的这些不足。由于进口香料多为树脂型香料,适宜置于炭火中阴燃,因此广州西汉中期墓葬中出土的熏炉,炉腹加深,炉盖增高,以适应燃烧方式的变化。熏香之风由南北渐,迅速蔓延。中原地区从西汉中期开始出现熏炉,其熏炉造型明显受到南方地区熏炉的影响。家族先祖据说亦曾在广州从事香料贸易。岳珂在《桯史》中记载:番禺(今广州)……其最豪者蒲姓,号白蕃人,本占城之贵人也……而大富盛甲一时……堂中有四柱,皆沉水香,高贯于栋,曲房便榭,无论也。有资料显示,南宋时期,香料的进出口额占了整个国家额度的四分之一,可见当时人用香的繁盛。宋代宫廷中还设有香药库,专门负责出纳外国的进贡之物,以及市舶而来的香药、宝石等奢侈品。其负责官员为香药库使,约为正四品官员。明清时,广州是东南亚香料集散中心。中国古代的著名文人们大多歌咏过香。而对外来香料的歌颂,比较多的出现于唐宋之后,这是和进出口贸易的结构有关的。仅以唐朝为例,王维、杜甫、李商隐、刘禹锡、李贺、温庭筠等就都写过不少这方面的诗。如王维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李白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白居易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杜甫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宫淑景移。宋代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也如是,而且他们还比前朝更进一步,喜欢自己动手制香。苏轼曾专门合制了一种印香”(即调配的香粉),还准备了制作印香的模具、檀香木刻等送给苏辙作为寿礼。黄庭坚、陆游也常合制香品赠送友人。明清时虽然有海禁政策,但香料的进口仍然没有停止。约在明中期以后,葡萄牙人也成为香料进口的主要经营者。葡萄牙商船以侵占的满剌加(今马六甲)为依托,频繁往来于澳门及南洋群岛、马来半岛、印度洋沿岸港口之间,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的胡椒、檀香、乳香、丁香、沉香、苏合香油、肉豆蔻等。仅1626年,葡萄牙人从印度尼西亚望加锡港运来的檀香就达6万银圆。有学者指出,16~19 世纪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东南亚大部分香料都销往了中国。中国、欧洲和东南亚商人都忙于香料贸易。16世纪中国进口胡椒最多时每年5万袋,约2000吨,约占印尼胡椒总产量的5/6。荷兰、英国、美国还从广州运载中国香料回国。如1685年,英人格勒曼担任伦敦号武斯特号的第一大班,用公司账号购买商品回英伦投资,其中包括: 樟脑300 桶;生姜3000磅。”1704年,肯特号从广州黄埔返回伦敦,货物有:500担青干姜;525担胡椒;15担大黄,不知不觉中,广州成了名副其实的早期东南亚香料的集散中心。到19世纪,美国也参与广州口岸贩运贸易。1804年,美国输入檀香木900担,到1829年达到18206担。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域外香料输入中国的主要通道。安史之乱后,陆上丝路的通道被阻断,但海上丝路在唐宋之后则进一步大发展,空前繁荣,大量香料得以经海路入中国。古籍记载,唐天宝年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七丈。此外很多国家也将香料作为重要的贡品赠送给中国。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小盒乳香。乳香是在南越王墓的西耳室一个漆盒内发现的,共26克。乳香主产于红海沿岸的阿拉伯地区,是乳香树渗出的树胶和树脂凝固而成的香料。学者们推测,他们可能是罗马商人从红海传过来的。最后要说的是,香料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外输入的香料不但深刻地影响了国人的生活,而且成为重要的税收来源,在经济活动中居于不可忽略的地位。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二讲:域外香料香药争奇斗艳 


    【<第三节香料之路的前世今生>】人们都知道丝绸之路,但知道香料之路的人却很少。香料之路起点是盛产香料的东南亚,终点是欧洲。当年,哥伦布、达·伽马为了探索这条路导致了地理大发现。实际上,那些伟大的发现只是他们寻找香料和黄金时的副产品。公元1492年的春天,一个家境并不富裕的意大利布商的儿子,在认真读完《马可波罗游记》后,决定从水路去往神秘的东方。在他的极力游说下,西班牙国王同意资助这次远航,并封他为大西洋海军大元帅。准他担任未来所发现岛屿与陆地的总督。他还将拥有新发现领土全部财物的十分之一,并且一概免税。这个人就是哥伦布。而他的心中,远航的最大动力却是来自遥远东方的香料,那才是真正的财富。历史与哥伦布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数次远航,最终没有到达盛产香料的东方。却在追寻香料之路中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当他晚年在凄苦交加中死去时,心中怕是仍怀着遗憾吧。今天的人们已无法想象那时香料的昂贵程度。与哥伦布同时代的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1499年率领满载香料的船队从印度返回葡萄牙,此行所获纯利润竟达航行费用的60倍。即使是20年后的麦哲伦那次悲惨的环球航行,历时3年零16天,出发时的275人,归来时仅剩31人。但原来5条船中仅剩的一条回到西班牙的船,由于装满了香料,出售后得到的钱,偿还远航的全部费用外,竟还有多余。如此巨大的利润刺激下,冒险家们一个接一个地上路了。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找到盛产香料的地方,开辟海上贸易航线。然而,在寻找香料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各大洋中一系列的岛屿。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逐步搞清了地表上的海陆轮廓,并由此引发了殖民、物种传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掀开了一页又一页的历史新篇章。说完了外国说说国内。国人一直把沉香认为是养生的必备之物,一些外国学者更是把沉香视为植物中的钻石。在记载中,春秋战国以前,中国就已经成了香品使用最广泛的国家。而沉香之于海南,无疑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代表,如约千年以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海南时写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民无用物,珍怪是殖。播厥薰木,腐余是穑。说的是当时海南居民以沉香交易换取生活所需,以及当地居民砍木采香的情景将香木砍倒,数年腐朽后,所剩不烂的心材就是沉香了。沉香最为繁荣昌盛的时代就是宋代,当时国家昌盛,社会稳定,人民富裕,香自朝庭贡品演化为商品、药品之后,名声远播,引发了消费者的钟爱和海内外市场的热切关注,因此,对香需求一直很大,海南就一直是沉香的原料集散地和加工地,促进了海南香产业空前繁荣,并且远销内地和沿海。正是有了这些历史文化的依据,香出海南的说法也一直延续至今。因宋代的用香需求增加,国内的沉香已经不能满足内地的需求,于是便有了香的贸易。在宋代真是渗透到朝廷以至民间的各个方面。宋元时期,中国医药对外往来更为密切。位于越南一带的有交趾、占城、安南等国,交趾国于两宋时期将犀角、玳瑁、乳香、沉香、龙脑、檀香、胡椒等药材输入中国。姚术栋《安南小史》说:(安南)国多产药草,但国人不知制之,皆一致于中国,中国制而复送于安南,土人谓之北药。宋代的香道贸易兴旺,源于当时海外贸易扩展,因用量需要,海外沉香陆续进口,民间也使用沉香,不算稀罕。在宋代社会,沉香的文化角色,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因航海技术高度发达,从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中国的物品中,香料占有很大的比重,因而该条海路,也常被称为香料之路。来来往往的商船载运东南亚和欧洲的乳香、龙脑、沉香、苏合香等多种香料,运抵泉州等东南沿海港口,再转往内地,同时将麝香等中国盛产的香料运往南亚和欧洲。当时市区舶司(海关)对香料贸易征收的税收甚至成为国家的一大笔财政收入,足见当时香料的用量之大与香料贸易的繁盛。宋朝政府甚至还规定乳香等香料由政府专卖,民间不得私自交易。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如今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用文化影响世界,用经济改变世界的重要方针。影响着未来的国运国力,必将会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可以包容下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再大环境下我们要秉承传统,开阔创新继而发扬光大才是这个时代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二讲:域外香料香药争奇斗艳 


    【<第四节古代欧洲是世界擅长制造香料的地区>】古代欧洲是世界之中擅长制造香料的地区,也就是古代的欧洲有很多的香料。


1•古典时期香料:中世纪香料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前3500年埃及皇帝晏乃斯的陵墓于1987年发掘,发现美丽的油膏缸内的膏质仍有香气,似是树脂或香膏。2011年可在英国博物馆或埃及开罗博物馆看到。僧侣们可能是主要的采集、制造和使用香料者。埃及人在公元前1350年沐浴时,用香油或香膏,认为有益于肌肤,当时用的可能是百里香、牛至、没药、乳香等,而以芝麻油、杏仁油、橄榄油为介质。麝香用得也很早,约在公元前500年。公元七世纪埃及文化流传到希腊、罗马后,香料成为贵重物品即贵族阶级的嗜好品,为了从世界各地寻求香料及辛香料,推动了远洋航海,促进了新大陆的发现,对人类交通史大有贡献。《圣经·旧约·埃及记》第30章记载:请你取用香料,即苏合香、没药、枫子香、纯乳香,各种香料必须重量相同,然后按照制造香料的技术制造熏香。文中提到的香料都是由树脂等天然物质制成的,其中有些香料至今还在使用。在同一章中还有关于制造香油的记载,所用原料是液体没药、肉桂、桂枝和橄榄油。随着香料需求量的增加,草根树皮不便处理和运输,花类也无法四季供应。因此到中世纪时,阿拉伯人开始经营香料业,并用蒸馏法从花中提油,较著名的是玫瑰油和玫瑰水。中世纪后,亚欧有贸易往来,香料是重要物品之一,中国香料也随丝绸之路运往西方。


2•中古时期香料: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香料被认为是极有价值,极其重要的。据说尼禄(Nero)在妻子的葬礼上焚烧了整个罗马一年库存量的肉桂皮。此外,在罗马帝国向整个欧洲拓展的过程中,罗马人也将他们的香料带到了欧洲各地。当然,欧洲有些地方原本就有自己的香料。在罗马帝国崩溃时,罗马人又退回到罗马,但他们留下了丰富的香料遗产。1370年最古老的香水即匈牙利水问世,这也是用乙醇提取芳香物质的最早尝试。开始时,可能只是从迷迭香一个品种蒸馏所制得,其后则含有薰衣草和甘牛至等。这时的调香比以前原始的用纯粹的天然香料植物来调香前进了一大步,已有辛香、花香、果香、木香等精油和其他香料植物精油、香膏等供调香者使用,香气或香韵也渐趋复杂。1670年马里谢尔都蒙创造成含香的粉,叫“La Poudre a la Marechale”闻名有两个世纪之久,这也视为一种新的香精配方的典范。十七世纪中发现了不但使用了天然植物精油于调香,而且还应用了天然动物香料,1708年伦敦调香师查尔斯李利制成了一种含香的鼻烟,它含有龙涎、橙花、麝香、灵猫香和紫罗兰综合性的香气。1708年著名的古龙水(Eau de cologne 亦称科隆水)问世了,它原来的目的是要具有清毒杀菌性,但由于它带有令人感兴趣的而又协调的柑桔香气和药草香就很快地、普遍地被人们用作为漱用水,这种香型流行极广,药草香普及世界各地,至今仍然风行不衰,并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这确是一种极为成功的调香创作。在十八世纪以前,调香师们所能得到的只是大自然所提供的天然动植物香料。配制的香水和香精,虽然比原始调香有所进步,但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称之为自然派调香。进入十九世纪后,随着有机化学、合成香料工业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香料相继问世。


3•十九世纪香料:香料:调香师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调香也逐渐由自然派向真实派、印象派、表现派、表现派与真实派相结合发展,它还在不断向前发展,有待于人们继续摸索、创新。最早制造合成香料是在1834年,人工合成了硝基苯。不久人们发现了冬青油的主要成分是水杨酸甲酯,苦杏仁油的成分是苯甲醛,并且用化学方法合成了这些香料。1868年合成了干草的香气成分香豆素,1893年合成了紫罗兰的香气成分紫罗兰酮,这些化合物作为重要的合成香料陆续进入市场。现代形态的香水是从十九世纪后半期,在法国南部创办了香料公司以后才开始进入市场的。但香水在当时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只供上层社会妇女社交时使用,香料公司得到宫廷的支持和保护。合成香料工业、天然香料工业即精油工业、调合香料工业及食品香料工业总称香料工业。精油工业主要是处理从植物中采取的精油。采油的方法有:水蒸汽蒸馏法、压榨法、萃取法、超临界萃取法等。大部分精油作为香原料不加处理而直接使用,但有时也把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分离出来使用,并且有的主要用作合成香料的原料。合成香料随着用量的不断增加,需要大量廉价而且能够保障供给的原料。合成香料工业使用的原料,在天然精油方面主要是香茅油、松节油,在化学制品方面主要是乙炔、丙酮、异戊二烯。新的合成香料的研制也不断取得进展。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缩合、重排、分解、酯化等化学反应来制造。在精制香料时不是单纯提高纯度就可以了,除去其中含有的微量的带有异臭的物质非常重要。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为什么欧洲是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地区呢?因为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通过出口香料,完成了财富的积累。只有封建社会的财富多到一定程度,封建社会才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其实香料是一类经济作物,主要产自东南亚这样的热带地区,但是在欧洲却非常受欢迎。这些香料主要包括胡椒、丁香、肉豆蔻等等。说起来,这无非是一些草木,却让欧洲人为之疯狂了几个世纪。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二讲:域外香料香药争奇斗艳 


    【<第五节古代欧洲穷人也能用香料做饭>】在古代的欧洲,穷人也能用香料做饭。但不同的是欧洲的穷人用欧洲的香料做饭,欧洲的有钱人用进口的香料做饭。下面介绍一下42种香料产地:1.古代的欧洲人使用大蒜作为香料。古代的中国没有大蒜。大蒜起源于中亚和西亚地区 。大蒜由犹太人传到欧洲。阿拉伯人也会使用大蒜。2.古代的欧洲人使用黑胡椒作为香料。黑胡椒原产于南印度。黑胡椒是印度和欧洲之间的重要贸易商品,又是交换的媒介。在古希腊和罗马还征集胡椒作为贡品。在中世纪,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垄断了胡椒贸易,从而促使人们寻找到远东的航路。古代的中国人不使用黑胡椒,而是白胡椒。3.古代的欧洲人使用孜然作为香料。孜然起源于埃及、土耳其、伊朗、土耳其、印度。孜然由埃及人和犹太人传到欧洲。4.茴香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5.肉桂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埃及史料记载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圣经》和古埃及文献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称。6.欧芹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沿岸。7.西芹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沿岸。8.香菜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中国西汉时(公元前一世纪)张骞从西域带回。9.洋葱原产于中亚或西亚,在西元前一千年的古埃及石刻中就有收获洋葱的图画,之后传到地中海区。西汉时,张骞通西域,从西域带回许多物种。当时在西域已经有种植洋葱的记录。地理大发现之后,由欧洲向世界传播。16世纪,传入北美洲。1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时,《岭南杂记》记载洋葱由欧洲白人传入澳门,在广东一带栽种。10.迷迭香,原产欧洲地区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在三国时期,中国引进迷迭香,并且大量种植。11.秋葵的原产地,为非洲今日埃塞俄比亚附近以及亚洲热带。关于秋葵的原产地,从多种书刊及有关科技资料来看,说法颇不一致:多数资料认为秋葵原产于非洲(或说原产北美),国内一些权威专著也认定秋葵原产非洲,并说中国秋葵于20世纪初(或说20世纪2030年代)从印度引入种植(或说从美国、日本引进)12.芝麻原产印度,我国汉时引入,古称胡麻(今日本仍称之)13.欧洲李,又被我们称为酸梅。欧洲李原产于西亚和欧洲。14.芦笋原产于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北非和西亚,是被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15.莳萝,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可确定的是,人们在五千年前的埃及首次得知莳萝这种植物。埃及人将它和芫荽及泻根混合,以治疗头痛。希腊人和罗马人也很爱用莳萝,他们管它叫Anethon,这个名字也正是莳萝植物学上属名的由来。有些人相信它就是圣经里所说的『洋茴香』Anise(马太福音23章、24),因为在巴勒斯坦,人们大量地栽种莳萝。古代的医者则相信它有益于止嗝。16.杏仁,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中亚,西亚。17.乳香,原产于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以及南阿拉伯半岛苏丹、土耳其等地。18.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19.欧洲榛起源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地区的黑海沿岸及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在公元前由此向希腊和罗马传播。20.核桃的故乡是亚洲西部的伊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中国。21.甜菜,原产于欧洲西部和欧洲南部沿海。甜菜是甘蔗以外的一个主要糖来源。糖甜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野生种滨海甜菜是栽培甜菜的祖先。大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从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22.薰衣草,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沿岸、欧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岛,后被广泛栽种于英国及南斯拉夫。23.香蜂花,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欧洲的俄罗斯及中亚各国,伊朗,大西洋沿岸。24.番红花,原产于欧洲的南部,亚洲西南部。番红花,最早由希腊人和罗马人,进行人工栽培。明朝时,番红花传入中国。25.牛至的英名为Oregano,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北非及西亚。由于在意大利披萨中常用到牛至调味,所以又被称为披萨草。相传自中世纪的欧洲以来,牛至的特殊香味就深深吸引很多人,不但将其作成香袋随身携带,在料理及花茶的领域里也占有一席之地。26.乳香,原产于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以及南阿拉伯半岛、苏丹、土耳其27.没药,原产于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阿拉伯半岛南部。28.芜菁,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29.欧洲玫瑰,原产于希腊和罗马。30.欧洲蔷薇,原产于欧洲。31.苹果,原产于欧洲。32.梨,原产于美洲。33.榅桲果,原产于欧洲。34.木香,大部分原产于亚洲,小部分原产于北美,极少数种类原产于从欧洲到非洲西北部一带。35.安息香,原产于古安息国、龟兹国、漕国以及阿拉伯半岛地区,唐宋时因以旧名。36.龙涎香,原产于南亚海域。37.肉豆蔻,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境内的摩鹿加群岛,即著名的香料群岛38.山楂,原产于欧洲。39.灵猫香,灵猫,原产于非洲和印度。40.紫罗兰,原产于地中海。41.橙花,原产于法国的南部。42.麝香,古代的欧洲人通过麝牛去获得麝香,而不是麝鹿。麝牛,原产于法国,俄罗斯,格陵兰岛,加拿大,阿拉斯加州(美国)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欧洲人对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欧洲人疯狂渴望的香料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香水香精一类的化妆品,而是胡椒、丁香、豆蔻、桂皮甚至生姜这类我们今天在小摊上随便可以买到的便宜调料。古代欧洲人这种痴迷,并非源于古怪的审美情趣,而是生活所必需。欧洲人是以肉食品为主的,但吃肉有个很大的麻烦,就是那时候没冰箱啥的,鲜肉保质期很短,你杀头牛吃不完就腐烂变质了,而拿盐腌又令人难以下咽。但加入香料这种神奇的东东,味道变可口倒是其次,关键是其防腐杀菌作用能让保鲜期延长好几倍。因此对古代欧洲人来讲,香料与其说是奢侈品,不如说是生活必需品。此外,香料是由地中海贸易线从东方来到欧洲的,但这种情况被奥斯曼土耳其所打断,因为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与信封基督教的欧洲是敌对的,所以奥斯曼断绝了欧洲的香料贸易路线。这样,欧洲人就必须另找航线来贸易香料了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原因,即绕过土耳其,直接到达香料产地,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和东南亚地区。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二讲:域外香料香药争奇斗艳 


    【<第六节中世纪欧洲人种植大量香料>】中世纪香料,起源于古代的埃及、中国和苏美尔。具体的说:1.古代的欧洲不缺少香料。2.古代的欧洲人种植了大量的香料。即使欧洲人不进口香料,也能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3.古代欧洲人进口香料,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发达,他们有很多的钱,他们用粮食去交换亚洲人的香料和金属。4.欧洲的本土也产很多本土香料,当然欧洲的香料价格就不贵了。下面这些植物都是欧洲的香料:薰衣草、玫瑰、山楂、香芹、芫荽、小茴香、香蜂草、百里香、迷迭香、香蜂草等等。5.在古代的欧洲,穷人也能用香料做饭。欧洲的穷人用欧洲的香料做饭,欧洲的有钱人用进口的香料做饭。6.例如很多芳香的植物也算是香料,甚至是苹果、梨、榅桲果这种带有甜美诱人香味的果实,在中世纪也算是香料的一种。7.英国不产藏红花,另外罗望子在非洲有产,我们认为中世纪运过来应该相对容易。地中海沿岸产迷迭香,百里香,藏红花,这是香辛料。8.在古希腊和罗马,香料被认为是极有价值,极其重要的。据说尼禄(Nero)在妻子的葬礼上焚烧了整个罗马一年库存量的肉桂皮。9.西哥特人离不开胡椒。在罗马帝国向整个欧洲拓展的过程中,罗马人也将他们的香料带到了欧洲各地。当然,欧洲有些地方原本就有自己的香料。在罗马帝国崩溃时,罗马人又退回到罗马,但他们留下了丰富的香料遗产。10.古代中国经常通过丝绸之路去进口欧洲的香料。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二讲:域外香料香药争奇斗艳 


    【<第七节欧洲对香料不光用来吃还要用来保存尸体>】香料散发出的香气、制成的食品在地中海周边地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罗马人食用香料并把这看成是文明饮食的标志,在罗马人的葬礼上香料也必不可少。罗马人热衷于火葬,他们的葬礼上肉桂是主角,罗马人相信火葬配上肉桂象征着死者的灵魂将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所以无论罗马帝国的国势如何变化,罗马人对香料的热爱始终如一。甚至向某人涂抹香料和供奉香火,在罗马就是称王的前提。公元前46年,凯撒被刺杀前,罗马的民众就自发地给他献上香料,对他熏香,这彻底激怒了共和派。罗马内战后屋大维成了赢家,自他开始罗马皇帝就彻底享有像神灵一样的香料待遇。对于宗教信念强烈的犹太教、基督教信徒来说向罗马皇帝的画像焚香是不虔诚的表现,这是罗马帝国很多流血事件的起因。另外,香料在近代以前绝不仅仅是保存肉类的调料,因为它的价值要比肉类要高的的多,这么做好比在廉价布鞋上镶嵌钻石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欧洲古代香料最便宜的时代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和帝国早期,当时罗马中产阶级也能品尝到香料的味道,驻扎在不列颠的罗马士兵也有拿香料发工资的历史。到了公元3世纪,安息波斯逐渐垄断了香料、丝绸转口贸易。香料在西方的价格因此一路走高,在公元3世纪时,一公斤黄金可以兑换90公斤香料,到了阿拉里克围城的年代里显然香料已经和黄金等值。按照普林尼的说法,罗马帝国每年要花上一亿银币来进口香料。罗马人这种对香料的狂热一直维持到罗马帝国的统治在欧洲崩溃。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拜占庭帝国依旧把持着西方的香料贸易。香料贸易给拜占庭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以至于拜占庭帝国认为自己可以凭借财富永恒不朽。在早年西方的香料贸易还有一个主角就是犹太商人。罗马帝国在西欧的统治崩溃后,犹太人被禁止从事农业、手工业,而遍布东西方的犹太社团为犹太人贩运香料提供了条件,因此凭借着香料贸易犹太人成了精明商人的代名词。到了中世纪,香料的作用就更加广泛。当时的人们迷信地认为散发出恶臭的尸体是灵魂堕落的标志,一个人如果有了圣洁的灵魂即使死去他的尸体也会发出香料的味道,这使得基督教会成了香料的最大收藏者。这个传说最早是基督教圣徒的专利,后来也波及到立下赫赫战功的贵族骑士,《罗兰之歌》中圣罗兰死后他的尸体就被香料保存。公元814年,罗兰的主君查理曼大帝(罗兰是虚构人物查理曼可是货真价实)死后遗体是用香料涂抹了一遍。公元973年,战胜过马扎尔人的奥托大帝也享受了这个待遇。有这两个大帝级人物带头,欧洲的国王们纷纷效仿。收复耶路撒冷的鲍德温一世也认为自己的功业配的上这种待遇,因此他临终前也下令自己的部下必须照查理曼大帝的方法处理自己的尸首。征服苏格兰和威尔士的爱德华一世(就是《勇敢的心》中的反派)和英法百年战争中主角之一亨利五世都获取了这种荣耀。基于此,如果找不到足够的香料,欧洲上层阶级的尸体处理方式就要大打折扣了。1167年,科隆大主教霍金纳德在翻越阿尔卑斯山时去世,周围找不到香料师傅,他的随从只好找来一口大锅,想用白水煮熟霍金纳德尸体的方法防治尸体发臭。结果随从煮肉的手艺也很差,大主教肉被煮得稀烂,成了一锅肉汤,只留下了一副骨架。讲到这里,大家明白了欧洲对香料有多狂热,不仅仅用来吃还要用来保存尸体。其实,香料与肉体西方人很早就用香料来为尸体防腐了。 1975-1976年,巴黎人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的木乃伊进行了科学检测,惊讶的发现,这具三千多年前的尸体鼻梁上居然镶嵌了来自印度的胡椒。尸体的腹腔内也发现了香料的痕迹。没人知道这些东方香料是怎样运抵埃及的。但至少说明了古老的埃及人就已经知道用东方香料保存尸体以迎接重生。 公元前5世纪伟大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历埃及时,也提到了埃及拥有5种不同的制造木乃伊的方法,从便宜的到昂贵的。最高级的手法需要各种香料,配方希罗多德语焉不详,只提到了肉桂。 荷马史诗中也存在类似的记载。女神阿芙洛狄忒用玫瑰香油为死去的赫克托耳涂抹身体。而罗马人亦不能免俗。塔西佗时代,用香料涂抹尸体已经是富人普遍的做法,特别是桂皮,成为了葬礼必备之物。公元前78年,苏拉去世时,据说因为大家赠送的香料过多,以至于人们用桂皮为他打造了一尊模拟人像。 除了防腐,罗马人在火葬中也使用桂皮,据说桂皮具有独特的宗教作用,可以促使亡魂复活(罗马人同样流行凤凰涅槃的神话,而据说大鸟是在桂皮点燃的火焰中复活的)。尼禄皇帝的情妇波皮厄死去后,皇帝用一整堆桂皮为她举行火葬。甚至根据路加和约翰福音,耶稣的尸体被麻布裹身后,也涂有香料。于是很多早期基督徒也纷纷效仿。 在引入香料之前,欧洲常用的保存尸体的方法是用盐、酒和醋,甚至烹煮。1167年科隆大主教霍金纳德是一个不幸者。此公在翻越阿尔卑斯山中途死亡,仓卒之际,附近根本找不到香料师,为了保证尸体回家时不腐臭,随从们只好找来一口大锅,烹煮主教的尸体。然而效果很不理想,尸体完全烂了,只剩下主教的骨头和一锅肉汤。1118年,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一世远征抵达埃及时意识到将不久于人世,要求随从无比将他的尸体完好运回耶路撒冷,埋葬在其兄弟身边。考虑到路途遥远和埃及的炎热,随行的骑士面露难色。鲍德温只好求助于随行御厨阿顿,要求他用剑破开自己的肚子,取出内脏,在腹腔内涂好食盐,体表用香液月香料敷好,尤其不能忽视眼睛、鼻子、耳朵和嘴。阿顿忠实履行了诺言,国王的尸体基本完好地运回了圣城,只有内脏遗留在了异教徒的土地上。因为传说中凤凰涅槃是用桂皮点的火,于是用香料有了灵魂不朽或转世的意味。加之耶稣基督去世后也用香料涂身,后世的基督徒有条件的纷纷效仿。 应该就多了一层宗教上的意味,不仅仅是为了防腐了。虽然欧洲人早就喜欢上而且几乎不能再离开亚洲香料,但对其真正的产地并不了解。于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对各种道听途说进行了加工,许多离奇的传说由此诞生。希罗多德听说桂皮是这样采集来的:一种奇特的大鸟将桂皮衔入它们的巢穴中;由于鸟巢建在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上,所以,阿拉伯人就用带骨头的大块肉放在鸟巢附近;大鸟将这些大块肉叼入巢穴之后,鸟巢因无法承受肉的重量而掉到地上,守候在附近的人们乘机捡起鸟巢中的桂皮,然后将其贩运到世界各地。伊西多尔则说:在东方,毒蛇守护着胡椒树;胡椒成熟后,当地居民用火来驱赶毒蛇,结果,被火烧过的胡椒就成了黑胡椒,而那些没被火烧过的胡椒则保持白胡椒的原样。此外,在中世纪,香料不仅用来保存死者的肉体,也用于治疗活人的病躯。并非所有的药品都是香料,但所有的香料都是药这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信条。后期拉丁文中香料一词(pigmenta)一词与药物实际为同义词。香料师往往也身兼药剂师。药房(apothecary)一词源于希腊语,本意指存放香料的库房。 公元5世纪的《叙利亚药典》,列举了大量关于香料的医疗用途。比如胡椒,倒入耳中可治耳痛和麻痹,同时可缓解关节痛。可治咽喉痛,各种牙病,可治胃病、心脏病、消化不良,以及肝硬化、胀气、黄疸、腹泻水肿、疝气等等疑难杂症。这显然缺乏科学根据,不过那时的医生却对此深信不疑。8世纪的米兰大主教Crispus建议用胡椒、丁香和桂皮治疗关节炎。同时期约克郡大主教主张用香料治疗口疮。坎特伯雷大主教建议用胡椒拌野兔膀胱治痢疾造成的腹痛。


☯️邱天道研究员如是说:欧洲人揭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主要就是奔着香料这玩艺儿去的。但欧洲人疯狂渴望的香料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香水香精一类的化妆品,而是胡椒、丁香、豆蔻、桂皮甚至生姜这类我们今天在小摊上随便可以买到的便宜调料。古代欧洲人这种痴迷,并非源于古怪的审美情趣,而是生活所必需。欧洲人是以肉食品为主的,但吃肉有个很大的麻烦,就是那时候没冰箱啥的,鲜肉保质期很短,你杀头牛吃不完就腐烂变质了,而拿盐腌又令人难以下咽。但加入香料这种神奇的东东,味道变可口倒是其次,关键是其防腐杀菌作用能让保鲜期延长好几倍。因此对古代欧洲人来讲,香料与其说是奢侈品,不如说是生活必需品。但上述香料主要是产自南亚和东南亚热带地区的,可恶的阿拉伯帝国和后来的奥斯曼帝国先后卡在中间,完全垄断了香料贸易。而欧洲贵族们自罗马帝国时代就吸毒般地养成了离开香料活不了的生活习惯,甚至把香料视为高品质生活的象征,多少钱也得放血呀!所以,在东方白菜价的香料到西方生生炒成了黄金价(其实比黄金还贵得多有时一粒胡椒能换一枚金币),香料也就在欧洲变成了奢侈的必需品,在东西方的差价竟高达一万倍以上!谁找到香料,谁就能一夜暴富。不仅贪婪的商人,国家也发起了寻找绕过中东直奔香料产地的航海运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西班牙王室就对只找到黄金而没发现香料大失所望。而当麦哲伦探险队首次带回第一船26吨香料时,整个欧洲都被震憾了,没人怀疑葡萄牙从此将成为天下最富强的国家。所以,明天做菜多放把胡椒吧,你这样奢侈腐败的生活足以让任何古代欧洲的帝王艳羡得直流口水。据说当年苏格兰国王访英时,发现胡椒粉可以顺便使都乐疯了,连喝葡萄酒都要往里洒点儿。欧洲人记载这段趣闻,类似中国人讲石崇斗富的故事。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二讲:域外香料香药争奇斗艳 


    【<第二讲编后语:香养在欧洲早已经是神话>】西方人历史上为何对香料如此痴迷,这个问题还得从1415世纪说起,因为当时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是依赖香料,因为当时没有冰箱。所以欧洲人对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说欧洲人饮食多肉类、海鱼,需要胡椒等香料来佐餐,否则那味道是很糟糕的。其实,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简单来说,主要就是个地理和气候因素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欧洲很多地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由于缺乏过冬的饲料,当地人只好把大量不用作传种的牲畜宰掉,做成咸肉。这就需要胡椒、丁香、豆蔻等香料来作调味品,而这些东西本身欧洲并不出产,都需要从东方运来。此外,因为古代欧洲的风俗是不洗澡的,因此,到处臭烘烘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就用香料的气味来掩盖臭味,沿袭下来,他们的香水等行业就有了很高的水准。


《丝路香养十七讲》☯️第二讲:域外香料香药争奇斗艳 


<邱天道研究员简介>】邱天道,男,研究员(主任医师执业医师主任药师执业药师)。中国泥灸发明人,药师坛城文化集团创始人,道医之家医疗集团合伙人、中国泥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关评论

图库精选

关于我们 - 邱天道研究员简介 - 联系我们 - 红灸三宝 - 管理登陆 - 饿命灸 - 体质灸 - 中国香灸 - 云健康医疗养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