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佛教与香的关系

时间:2017-9-28 16:27:54   作者:网络转载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14130   评论:0
内容摘要:佛教认为:通过修行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这五种功德,即可成就“五分法身香”。这是指通过身口意修行,使自己内心清净,升起觉悟和智慧,以此心香供佛,功德最为殊胜。正如佛教徒在焚香时常唱的“香赞”:“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支盖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重证寂灭。”
详解佛教与香的关系

  详解佛教与香的关系

  以香供佛,是佛教的重要礼仪。

  在佛教的经典中,随处可见香的踪影。如《佛说戒德香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等等;诸佛圣众都有与香有关的论述,如释迦牟尼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慧能大师、龙树菩萨等等;经书中所记载的香品种类更是难以计数。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香能袪除种种异味和不净,使人身心和畅,产生美妙的乐受,因此常被用做供养佛菩萨、本尊的圣品,如《苏悉地经》中就把香列为五种供养之一,而《大日经》也将香列为六种供养之一。

  在佛教刚刚兴起,释迦牟尼佛还住世之时,就对香十分推崇;其后两千年多年里,佛家用香的风习不改,而且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以至于现在有佛寺处必有香烟,居士之家也必设香案宝鼎。

  除了被用来做为殊胜的供品之外,由于香的芬芳远闻,经典中也常以其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如《戒德香经》中,佛陀告诉阿难,只有持戒之香不受顺、逆风的影响,能普薰十方。而《六祖坛经》中,也以香来比喻戒定慧解脱知见五分法身,称为“五分法身香”。

  此外,香也被用来比喻念佛的功德,如《首楞严三昧经》中,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就如同制香的人染上香气一般。

  一、香为佛使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之界,为最殊胜的供品。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常常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是所有佛事中必需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

  据《贤愚经》卷六载: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长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旅旃檀堂,准备礼敬佛陀。他手持香炉,遥望祗园,梵香礼敬。香烟袅袅,飘往祗园,徐徐降在佛陀头顶,形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

  根据这个传说,“香”是弟子把信心通达于佛的媒介,故经上称为“香为佛使”,这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起源。

  二、戒定真香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这五种功德,即可成就“五分法身香”。这是指通过身口意修行,使自己内心清净,升起觉悟和智慧,以此心香供佛,功德最为殊胜。正如佛教徒在焚香时常唱的“香赞”:“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支盖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重证寂灭。”

  三、供香的方式

  供香表达了一份虔敬的心态,一份真心的祈盼,一份与佛菩萨交流的信心、愿力、悲心和菩提心。

  上香一般用单数,用一支或三支。一支表示一心向佛,三支或表示礼敬佛法僧三宝;或表示礼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也表示戒定慧;或表示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普渡一切众生。

  四、以香修持

  佛家还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门。其中最着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以闻沈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道。

  据经中记载,在楞严法会上,香严童子叙述自身得悟的因缘,就是以闻香入手。他说:“我观察这个香气,并非本来就有,也不是本来就空;不是存在烟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时无所执着,来时无所从来。我由此心意顿销,发明无漏,证得阿罗汉果位。”

  佛教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佛家自古就提倡在打坐、诵经等修持功课中使用熏香,在寺院内外也是处处熏香,以营造良好的修行环境。佛教中对香的品类也是精心选择,分为供佛、禅坐、祛疫等不同用途的香品。同时,不仅使用上等的单品香料,还按照特定的配方调和制作合香,不同的修持法门、不同的修持阶段,都会使用不同配方的合香。所以,许多修持成就的法师同时也是炮制合香的高手。

  五、以香为名

  僧人打坐以烧一炷香的时间为准,谓之“坐香”;

  围着佛像“绕佛”,既是礼佛也是以“经行”作修持,谓之“行香”,若是跑步绕佛,则谓之“跑香”;

  用于警策修行的形如宝剑的木板,谓之“警策香板”,用于惩戒的谓之“清规香板”;用于警醒打坐昏沉者的谓之“巡香香板”;

  若修持者犯了错,还有罚去“跪香”;佛殿谓之“香殿”,厨房谓之“香厨”,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称为“檀林”。

相关评论

图库精选

关于我们 - 邱天道研究员简介 - 联系我们 - 红灸三宝 - 管理登陆 - 饿命灸 - 体质灸 - 中国香灸 - 云健康医疗养生项目